硬漢般的戰地攝影師內心也有脆弱的地方
近期一篇名為《卡帕、塔羅,以及賭徒般的戰地攝影師》的訪談錄被國內外諸多攝影網站爭相轉載。小說《等待卡帕》著者蘇珊娜·富爾特斯的敘述,也許會使你印象中的“鐵血戰士”般的戰地攝影師這一職業形象徹底顛覆。
戰地攝影師在戰場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另一面是什么樣子的?蘇珊娜這樣回答:“這個問題讓我有點為難,因為我的感情史和戰地記者有很深的糾葛。此外我也有不少戰地記者朋友,他們日常生活分為兩部分。不去戰場時,他們過著和所有國際新聞記者差不多的寫稿生活。一旦開戰,例如前陣利比亞或敘利亞戰爭,他們就會去前線。因為他們一直處于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狀態,戰場環境又很危險,等回到家,沙發上一坐,開了電視,他們發現自己無法適應這種日常生活,心理上難免會受到傷害。所以他們很難像一般人那樣成家立業,過上普通人的生活。戰地記者表面上都是全副武裝、無堅不摧的強悍硬漢,為了面對這么殘酷的工作,他們跟所有戰爭保持職業性的距離感。但他們內心有很脆弱的地方,會在你最沒想到的時候表現出來。例如,有的人看到炸彈爆炸或機槍掃射他都能忍受,但過陣子看到一只瘸腿的小狗,他就突然很受觸動,表現得非常脆弱。”
用黑白影像直擊靈魂
Smart Luxury Moments是巴西時尚攝影師皮諾·戈米斯的一組得意之作。在加強了對比度的黑白畫面中,你可以看到話劇演員手持著劇本,對著空氣在旁若無人地排練;身材高大的廚師姿態虔誠地擺盤,眼中只有盤中的菜肴;服裝設計師手持剪刀,著眼裙擺,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沙畫師向身前隨意地撒出沙礫,但卻臉龐低垂,捕捉每一粒沙在沙盤上的軌跡——所有人都無暇遞給鏡頭一個眼神,無一例外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這是皮諾在拍攝中最喜歡捕捉的影像。
皮諾表示:“每個拍攝對象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靈魂,然而色彩會干擾,讓你不能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這些人物自然流露的美。我想要通過鏡頭捕捉人們的靈魂,而黑白照片則會將人的個性放大。”在他看來照片需要某種情感來相互聯系,“我希望人們能夠一眼就認出這是我的照片,但并不是因為它的色彩,而是當你在看照片時,你能理解其中傳達的情感。每一張照片都有自己的語言,我相信觀眾能從照片中感受到我講故事的方式。很多人在看過我給他們拍攝的照片后都告訴我從未見過這樣的自己。其實當他們在創作時,會表現出對工作和生活的喜愛和熱情,而那些瞬間所流露出來的專注是最感人的。”
走向市場是突破中國攝影多元化發展瓶頸的必要途徑
中國攝影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如何快速突破發展過程中的瓶頸,更是一個讓攝影人和整個中國攝影界都感到撓頭的問題。
對此,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鮑利輝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在接受采訪時講:“攝影師在初出道的時候,常常受制于經濟來源,難以可持續創作。目前主要的出路是簽約,為雜志和商業機構拍片子。但簽約就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個性,很難再按自己的想法去拍片,去表現,等于又繞了回來。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攝影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瓶頸。要突破這個瓶頸,保證自由攝影師的可持續個性創作,就必須與國際接軌,實現‘攝影—代理—收藏—攝影’的良性循環。讓攝影師的作品通過畫廊代理走向市場,走向個人收藏和機構收藏。收藏有幾方面意義:對攝影師來說,作品被收藏不僅意味著有一筆收入,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進一步拍出更好的作品,實現攝影創作的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作品被收藏還意味著攝影師被社會認可,帶來社會名望和地位,被收藏的作品也因被收藏而獲得了價值,得到了保存,延續了生命。藝術史上許多重要作品,都是通過收藏保存下來的,攝影作品也不例外。”
記錄“同性戀”人群中更本質的關愛和親密感情的紐帶
同性戀是一個極其敏感而富有爭議的話題,該現象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經過漫長歲月的歧視、批判和不休的爭論,至今依然沒有定論。越南女攝影師Nguyen Thanh Hai在2012年完成了一組名為“The Pink Choice”的拍攝項目。在這個項目中,攝影師記錄了一系列同性戀人的日常生活和私人時刻,藉此來呈現人類所共有的對彼此的關心與情感。
Nguyen Thanh Hai 認為:“在當代社會,人們已經不再將同性戀視為禁忌,人們聽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也開始習慣身邊有不同選擇傾向的朋友、同事、家人。盡管如此,異性戀們依然對同性戀的生活充滿無知,大眾媒體依然在回避或夸大這一種不同的生活選擇。我想記錄和講述的是人類更本質的關愛和親密感情的紐帶,這種情緒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美好和充滿力量的,并沒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