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是1862~1887年活躍于上海灘的英國攝影師,他拍攝過很多題材的照片,諸如官員出行、罪犯行刑等新聞時事及社會風俗,并多次在《遠東》(Far East)、《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等雜志發表。在清末民初很多西方出版的有關中國的圖書中,都大量采用了桑德斯拍攝的照片來圖解中國社會。英國著名的東方攝影史學者泰勒·貝內特(Terry Bennet)在2010年出版的《中國攝影史——西方在華攝影家1861-1879》(Terry Bennett,History of Photography in China, Western Photographers 1861-1879) 一書中稱其為“主宰了上海攝影界27年的攝影家”和“可能是第一位采用手工上色的攝影家”。
近年來,流傳于中國收藏市場的桑德斯的照片還表明,他還可能是“中國最早最著名的插圖攝影師”之一。攝影插圖(illustration photography)主要的特征是將概念通過照片用視覺化的方法表達出來。作為一種操作性很強的攝影報道方式,插圖攝影一直被用在各類媒體中。從桑德斯留下來的照片來看,早在1870年前后,他就開始設計場景,雇用模特,擺布拍攝了一批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習俗的照片,如法堂、囚犯、吸食鴉片、小食攤、轎夫、馬車等。
當時桑德斯拍攝這些照片的初衷是將它們作為商品銷售給對此感興趣的的西方媒體和游客,但由于流傳甚廣,這些照片在西方逐漸擁有了很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成為了清末民初東西方視覺文化交流最重要的一批影像之一,客觀上構建起了那個時代西方人對中國的影像記憶,并影響至今。這些照片同時還留下了19世紀珍貴的影像記錄,供人們參考研究。
2009年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辦的“1880-1930英國藏中國歷史照片”展中,一張中文說明為“胡志軍(音),曾強,一個中國炮兵管帶,約1879年”的照片引起了爭議,因以前這張照片在中國歷史上一直被認為是“沈葆楨”,而2012年在華辰影像上拍的出版于1876年的《遠東》雜志則表明,該照片為“徐潤芝參將”,由當時在上海開設昆泰照相館的威廉·桑德斯拍攝。《遠東》雜志刊登這張照片的1876年,沈葆楨正任兩江總督,統管上海、江蘇、安徽、江西幾地。如果雜志或攝影師將拍攝對象張冠李戴,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中國攝影史上有關桑德斯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在中國攝影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國攝影史1840~1937》中僅提到了桑德斯的名字,但缺乏相關作品介紹,而貝內特在新近出版的《中國攝影史:西方在華攝影師1861-1879》采用了一個章節來介紹桑德斯的生平和攝影活動。桑德斯的照片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可以說代表了19世紀中國攝影的最高水平,也是歐美各大博物館和攝影博物館的藏品,尤其以手工上色的代表作最為珍貴。比如現身2011年華辰影像拍賣的《小吃擔與抽煙者》和《法堂》,可以作為博物館和美術館收藏19世紀10英寸蛋白照片的品相、技術和品質標準。隨著對威廉·桑德斯照片研究的深入,有關照片中的人物究竟是沈葆楨、徐潤芝,還是胡志軍、曾強的爭論,可能會有一個結論。
在國際攝影收藏市場上,桑德斯的原版老照片是各主要拍賣行的常客。在中國的攝影收藏市場上,這些照片已經從每張1000~2000元漲到了每張1萬~2萬元左右。對有志于中國攝影收藏的人士來說,國內目前桑德斯的作品還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雙重價值。2011年10月,9張1860年代桑德斯拍攝的10英寸蛋白原版的北京照片在紐約“斯旺”(SWANN)拍賣行拍到了36多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張超過了4萬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影像收藏市場重要的“指標股”。此外,桑德斯作為中國早期攝影史中重要的攝影家,目前國內對他的研究也僅局限于桑德斯在上海拍攝的照片,而他前往北京、寧波、蘇州、福州等地旅行時拍攝的內容,卻未進行過研究。所以說,對于威廉·桑德斯,還有許多可供進一步研究開拓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