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禮攝影師黃亮,紀實,不擺拍,四年如一日,從未改變。“2007年我辭了職,經過4個多月的流浪旅行和風光攝影,一路來到拉薩,開了一間旅館,并留在當地拍攝人文;2008年,我搬到杭州,拍攝了第一場婚禮;2011年我的尼泊爾旅行給我帶來了更多的拍攝靈感;2012年,我拍攝了幾場大型及明星婚禮。”如今,80后攝影師黃亮是杭州LEON WONG婚禮攝影品牌的創始人,每年限量拍攝婚禮40場。完備的合作團隊,數萬元不等的拍攝費已然讓他棲身高端婚禮攝影師行列,而他所堅持的新聞紀實風格,也是顧客選擇他的重要理由,成為他的婚禮攝影標簽。2012年7月,他還受邀參與了賈乃亮與李小璐這對明星夫妻的婚禮拍攝。
縱觀黃亮的婚禮攝影作品,是精彩瞬間和通透畫面質感的結合。他總能在喧囂的喜慶場面中準確抓住片刻寧靜的溫情。他十分認同一個網友對他作品的總結:“有一種在戰地中拍小清新的感覺。”“這也是我一直熱愛這個行業的原因。”黃亮笑言。
尋找婚禮上的文化特色
新聞紀實婚禮攝影其實在歐美早就風行,相比之下,中國的新人對它還處在了解和接受過程中。黃亮就是市場成長的親歷者:“紀實婚禮攝影在2008年我剛開始做時的確很難,很少有新人了解它,也極少有媒體愿意報道它;而近兩年發展很快,有相關意識的新人、從業人員和媒體的關注度都增長了很多。”
四年中黃亮拍攝了幾百場婚禮,其中也包括農村婚禮、雪地婚禮、明星婚禮、跨國婚禮等特殊題材。黃亮認為:“中西方在紀實婚禮攝影上最大的不同來自文化背景,中國文化中,人們相對內斂,很多時候著裝較隨意,這些都給拍攝帶來挑戰;但不變的是婚禮中人們豐富的情感。”
黃亮很注重對文化的記錄,在婚禮拍攝中對富有民俗味道的元素和題材尤其有興趣。他將自己在浙江東陽地區拍攝的兩場具有當地風俗的婚禮集合起來,組成了一組作品《婚禮上的中國:浙江東陽》,并坦言:“這里保有的傳統婚俗之多讓我們興奮。象征根基穩固,枝葉繁茂的子孫竹;源自唐太宗李世民的金甲鼓陣;雪中的老宅;象征長久、幸福的面條;從娘家帶出的‘果子袋’……”
除此以外,2012年10月,黃亮還在個人網站上推出了一個免費拍攝的項目:新人只要詳細說明自己的情感故事和當地特色的民俗、婚俗,就有機會獲得免費拍攝服務。黃亮說:“我將每年從眾多的來信者中選擇2名幸運兒,為他們進行免費婚禮攝影。一方面,婚俗是我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另一方面,有些特色民俗正在消逝,需要記錄和保護。”
前期溝通傳輸紀實理念
在拍攝前期,黃亮與新人溝通最多的是讓新人更多地理解紀實拍攝的理念,理解婚禮的意義在于享受婚禮的過程和情感的表達。“通過溝通,我會和新人確認彼此是否真的互相認同,如果理念上的差別很大,我會向他們推薦更合適的攝影師。”其他關于化妝、花童禮服、最佳外拍時間、參考活動等細節都是只提供建議,不作強求。
黃亮所說的新聞紀實婚禮攝影不同于婚紗照,也不同于婚禮跟拍,而是一種演繹:“我的紀實婚禮攝影靈感和瞬間來源于平凡的生活體驗,定格的大多是自然發生的瞬間,即使是明星,也被拍得和普通人一樣真實而富有情感,這是很多人喜歡紀實婚禮攝影作品的原因。我們會抓住婚禮過程中男女主角最微妙、最動情、最絕美的瞬間。那是不可復制、獨一無二的,也是最真實的。”
器材準備保證畫質與敏捷度
器材的選擇絕對是攝影師鑒賞力和創造力的有力表現。尤其是在婚禮拍攝現場,攝影師要將看似平凡喧鬧的場景拍出美感,也需要為自己選擇合適的“眼睛”。可以看到,黃亮的婚禮拍攝中,取景的視角富于變幻,也不乏特殊鏡頭效果的使用。
“目前我拍攝婚禮主要是用佳能EOS 1DX機身,配35毫米、50毫米和85毫米定焦頭,還會帶佳能EOS 5D Mark III機身,配16~35毫米、70~200毫米 F2.8L II、100毫米F2.8鏡頭,由助手輔助拍攝。這些是標配。”黃亮說,“如果了解到儀式現場布置比較特別,會考慮多帶一個8~15毫米魚眼鏡頭,可能出現驚喜,但用的概率非常低。”黃亮喜歡用定焦頭,他曾說:“最接近人眼視角的50毫米,有時是直指人心的,無需過多的技術,不浮夸,是最樸實的記錄者。”
用多只定焦頭代替大變焦鏡頭,是為了獲取最好的畫質。而這在婚禮拍攝現場,又對換鏡頭的速度提出了很高要求。“換鏡頭確實需要快,所以我是前后蓋全開隨時備用的。我個人不習慣挎雙機拍婚禮,所以助理協助很必要,目前每場拍攝我需要至少兩個助理。”這是黃亮的拍攝習慣。
保留原始氛圍的自然瞬間
婚禮的拍攝通常從新娘早晨化妝開始。黃亮會先到現場觀察并拍攝喜愛的畫面,同時助手在新郎一方開始拍攝。拍攝一直持續到晚宴結束。北方婚禮午宴居多,黃亮的拍攝時間通常在8小時以內;南方晚宴居多,拍攝則通常在12小時左右。
優秀的婚禮現場拍攝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把每個重要時刻都用最佳角度、構圖、色彩記錄下來。光與影的捕捉效果是一個攝影師功力所見,尤其是在用影像描繪婚禮這樣喜慶夢幻的場面時。婚禮拍攝要有很強的預判能力,光線預判、事件預判……這似乎與新聞攝影如出一轍。而黃亮其實并非攝影科班出身,他投身攝影前是中科院的一位物理工程師。“我總是對朋友們說我是‘泥腿子’、‘土八路’,所用到的攝影技巧部分來自書本,部分來自過去長期的流浪旅行拍攝,部分來自我喜歡的戰地攝影師James Natchwey,婚禮攝影師Jeff Ascough等,還有部分來自朋友之間的交流。”黃亮長期的經驗是:“除了及時捕捉意外的戲劇性瞬間,我還會根據現場的人物和活動,預判一些可能出現的瞬間,找到理想的位置和光線預設好曝光參數,靜靜等待瞬間的出現。如果沒有出現預期的瞬間,我會很快轉入下一個預判。”
作為年輕的80后紀實攝影師,黃亮推崇自然光拍攝:“無論流行的風格如何變化,保留原始氛圍的自然瞬間都容易引起主人公情感上的共鳴,能穿越歲月,雕刻時光。因此相比外景,我更喜歡室內現場光拍攝,更多挑戰,更多結構、線條和有意思的光線。”
黃亮的拍攝用M擋居多,他認為:“M擋最能體現自己的想法,同一個環境下只需要微調參數,每換一個環境都先設好參數備用。任何拍攝模式包括視頻都存在錯過瞬間的可能,用熟了M擋可以大大增加抓住瞬間的機會。”
后期調整制造畫面通透感
黃亮的婚禮作品中透露了清晰的個人風格和影調,色彩層次把握清晰明朗,畫面富有通透感,這想必讓許多顧客眼前一亮,成為選擇他的原因之一。黃亮在對影像的影調和色彩的調整上,不傾向于過度后期。“大部分后期處理以還原現場為宗旨,目前大部分后期在Lightroom中完成,小部分結合Photoshop完成。對比度和飽和度方面我傾向于通透的畫面,而冷暖調根據對現場的感覺而定,暖調較多,也有稍冷的調子,例如雪地。另外,顯示器以停產的戴爾 U2410為主,旅途中會用蘋果簡修一些預告片發在網上,回到工作室還是以U2410的色彩為準。”
黃亮擁有自己的網站和微博(昵稱“黃亮LeonWong”),會把拍攝的照片放到網上和大家分享。“我用過去積累的搜索引擎優化(SEO)技術不斷優化網站,在四年多里,有了非常多的訪問和關注。”很多人通過網絡認識了他,并找到他為自己拍攝婚禮。
現在黃亮閑暇時除了旅行拍攝外,也會從各類書籍和影視劇中積累素材和靈感,作為WPJA(紀實婚禮攝影協會)的會員及多次的獲獎者,他還會到WPJA/AGWPJA/ISPWP以及幾個喜愛的國外婚禮攝影師網站瀏覽。“我理想的狀態是每年拍20至30場婚禮,除溝通和后期的時間外,其他時間自由安排閱讀和旅行,繼續環游世界的夢想。也希望助手們拍出越來越多的好作品,實現各自最初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