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個人來說,故鄉都是他的生命之根。而對于一生與土地相伴的農民來說,他的整個生命,更是和他耕耘勞作、歌哭生息其間的那一片熱土息息相關。22集電視劇《守望》,正是在這種人和土地的關系的背景上,聚焦于改革開放大背景下的華北地區兩個相鄰山村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展開了深入的思考和發掘,給予了藝術化的表達。電視劇生動地描繪了農民們今天的夢想和所面對的困惑,并令人信服地揭示出,只有建立在對故鄉土地的摯愛基礎之上的追求和拼搏,才能開辟出一片希望的天地,才能擁有有尊嚴的生活,才能實現個體的生命價值,才能創造出可以賡續不絕惠及子孫后代的幸福。
電視劇一開始,就以泉頭村到底要不要重開礦區所引發的激烈爭執,營造出了一種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將觀眾快速引入情境。這場風波的實質,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關涉到當今華夏大地農村發展的方向。開礦經濟收益快,但卻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戕害青山綠水,貽害子孫后代,是一條不歸之路。在緊要關頭,在幾位具有現代眼光和新思維的年輕人帶領下,阻止了短視的行為。他們多方努力,在縣鄉兩級政府的支持下,促成燕趙鎮水泉村和泉頭村兩個鄰村利用土地流轉等政策,以現代有機農業意識、城鄉聯合發展的觀念,聯手經營,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合作建立了果園林地油雞散養基地,攜手走上了一條通往幸福生活之路。不但家鄉的青山綠水得到了良好的保護,村民之間、親人之間的矛盾沖突,也最終cf3b5e8be37d6b5667e703138a6f8e08在彼此之間的善意和寬容中,獲得了化解。電視劇在描繪當代農村豐富多姿的生活景觀的同時,也致力于對食品安全、生態保護這些現代文明的理念給予生動的形象化的闡釋,是以藝術方式對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美麗中國”的呼應。
這部電視劇中,有三個人物形象成為了故事的靈魂。他們是性格潑辣的婦女主任錢秀云,回鄉的退伍軍人趙寶亮,早年進城打工取得成功返鄉投資的月月。他們性格不同,人生遭際各異,但卻憑借著共同具有的對家鄉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受到先進文明熏染的觀念和思維方式而走到了一起,齊心協力,解決了一系列的難題,率領村民們走上了生態農業的致富之路。同時,在這個造福桑梓的過程中,他們也使自己的人生獲得了提升——或者是完成了自我的救贖,或者是獲得了更開闊的視野更出色的才干,或者是事業格局的進一步開拓。
觀看這部電視劇,能夠感受到一股強烈鮮活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可以看出創作者對新時代農村生活的熟悉,對新形勢下農村社會出現的新矛盾、新的發展癥結的深入認識。
對農村生活的熟悉,使得這部電視劇在塑造錢秀云、趙寶亮、趙秋月這些新農村建設中的領軍人物之外,還推出了不少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如水泉村村長趙寶剛,幾十年基層干部正直質樸中不乏某些小農式狡黠的人格特點,在這個人物身上有著生動的演繹;春明無怨無悔地照顧因工傷成了植物人的春喜,充分體現了講義氣重然諾的傳統美德,他與春喜妻子秋菊的感情糾葛,又給人五味雜陳之感;秀秀敢愛敢恨,“嫁不了武松就嫁武大郎”的舉止背后,是視愛情為生命的熾烈決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作的清新、輕快、不失幽默的風格,很大程度上也來自對以下這些頗具喜劇色彩的人物的描繪上:一門心思算計如何占便宜的趙大拿,言辭夸張動輒神靈附體的秦二嬸,好吃懶做、油嘴滑舌的趙喜旺等等。有過鄉村生活經歷的觀眾,當會從這些人物身上感到一種熟悉和親切。但即使是對這些人物,創作者也是更多地表達出善意,在揶揄諷謔的同時,致力于表現他們本質中的良善和向上的一面,也因為如此,隨著故事的進展,他們每個人也都在與過去的自己告別。此外,生動鮮活的鄉村生活細節的鋪陳,也有助于提升這部作品質地的細致綿密。一言以蔽之,這部電視劇的觀賞過程,可謂是一次溫馨的審美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