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美術教育地位的提高,美術課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今的高中美術教學一方面重視知識技能的學習、實踐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更加重視發展學生的美術潛能及綜合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提升人格修養,美術教育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術鑒賞》教材為例談一談對現今高中美術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美術教學;教材;興趣;多媒體
一、關于對教材的靈活把握
打開這本圖文并茂的教科書,我們看到的是古今中外美術領域的重要成果和美術現象。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為講知識而講知識,很容易導致“一言堂”“滿堂灌”的尷尬局面。這時教師最需要做的就是想方設法使學生對美術課感興趣,從心底里對美術產生一種需要。
雖然現有的美術鑒賞教材已將中外美術分為兩大部分,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課程標準,將教材內容順序稍作調整,把內容相關的幾個課題重組,進行專題性的分類,使美術知識能夠系統化、細致化的向學生呈現。設計一個關于“美術起源”的專題,把中國美術中的玉器、陶瓷、青銅器等知識點與外國美術中的史前美術、埃及美術等知識點相結合,由原來單個、分別講解的“中外美術”拓展到“世界美術”這個大而整體的范疇,避免了知識點孤立、零散的狀況。同理,我們也可以把中國的宗教壁畫、人物畫、油畫與西方的文藝復興美術、巴洛克、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美術整合,確立一個“中外人物畫”的專題,引導學生通過橫向、縱向的比較和分析,靈活而整體地掌握美術知識。
二、關于對美術鑒賞學習興趣的建立
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美術的興趣已成為所有美術教師重要的課題,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要思量著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家都會以最精彩的課堂導入組織教學,以便在一開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導入要求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切實符合教學情境。“古代中國畫”一課的導入采用王維的詩句,由詩入畫,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因王維詩人、畫家的雙重身份令學生驚奇,為本課增添了文化意蘊。
另外,美術是注重體驗的學科,將鑒賞與體驗、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審美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在鑒賞國畫完之后,教學生臨摹或創作一些簡單的國畫作品,體驗水墨帶來的審美情趣。
三、關于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當今教師慣用的教學手段之一。
在某一屆中小學美術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校本課程“印象騎樓”和人教版“創意的王國——海報設計”令人印象深刻。在“印象騎樓”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帶領學生游覽美麗的海濱城市海口,在與繁華熱鬧的高樓大廈的對比中引入靜靜古老的海口騎樓,大量的圖片展示猶如一場視覺盛宴,整個教學過程生動、高效。而“海報設計”也以其視覺沖擊力較大的圖片吸引了學生和在座的觀眾。
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具有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等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還要具備良好的學識、積極探索教學的心態,并將自己精心準備的課程內容在40分鐘的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啟迪人生。
參考文獻:
[1]埃利奧特·W.艾斯納.教育想象:學校課程設計與評價[M].李雁冰,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佐藤學.課程與教師[M].鐘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海南省屯昌中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