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實行開放式教學,教師需要真正把握內涵,并努力做到多方面開放,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出高素質學生。
關鍵詞:初中數學;開放式教學;數學興趣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開放式課堂教學成為各地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形式,是很多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如何更好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實現真正的開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成為廣大一線教師研究的重點。筆者結合多年初中數學教學實踐,在此探討一下實施開放式教學的實踐和認識。
一、把握開放式內涵,實現教學新突破
開放式教學是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在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不拘泥于教材內容,不拘囿于教學模式,不僵化于教學程序,不固定教學方法,不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思路、想法,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選擇,靈活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實施開放式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礎與接受能力,重新組合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興趣盎然,使基礎好的學生有更多的發展空間,鍛煉更多的綜合能力,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鞏固基礎,增強自信。
例如,學習“菱形的判定定理”時,教師不必再像傳統的一個模式教學,一個等級要求,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然后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基礎,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自主學習,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總結判定定理,證明判定定理。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引導他們根據矩形的有關性質和逆命題等,過渡到菱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而定理的證明就顯得較為困難,不必做硬性要求。這樣,無論什么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掌握知識,內化能力。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踐行開放學習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才是教學的關鍵。為此,開放式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的開放式學習,教師應重點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開發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欲望和創新需求,讓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自己的實踐感悟,收獲學習的成功和喜悅。
三、創造有利條件,把開放課題引入課堂教學
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教學內容,把一些適宜的開放式課題研究引入課堂教學,能夠激發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研究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一舉多得。
總之,初中數學實行開放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和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知識,提高解題能力,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鍛煉學生的思維,培養出高素質的優秀學生。
(作者單位 江蘇省大豐市實驗初級中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