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從小處說可以開闊視野,豐富人的精神生活;從大處講可以傳承文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創造新的文明,可謂終身受益。那么,如何培養學生這一習慣并讓這種習慣陪伴其一生呢?
一次骨干教師的省級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培訓中吉林省二實驗的張陸慧老師為我們講述了她培養女兒讀書習慣的過程。她在女兒還不滿周歲時,就給孩子讀故事聽,慢慢孩子大了,就和孩子合作著讀,一直堅持,現在女兒六歲了,特別愛聽故事,也愛讀書。同時,他家還住著一個五年級的孩子——她死黨的兒子。因為學習成績差,非讓她帶著。這孩子不愛讀書,所以張老師逼著他讀,每天必須讀半小時的書,現在這孩子閱讀量也很大,但和她女兒比起來讀書的狀態卻不一樣。兩個孩子都在讀書,如果說時間到了可以休息了,這個男孩會馬上放下書下樓去玩,而她的女兒卻還會津津有味地讀下去,很明顯,兩個孩子一個是被動讀書把它當成任務,一個是主動讀書把它當成樂趣。誰的讀書習慣會伴隨一生,我想不言自明,因此培養學生終身讀書的習慣歸根到底還是兩個字“興趣”。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做到樂讀書,樂于主動讀書。
在我的一次經歷中,我受到了一些啟發。記得有一次,無意中接觸到了沈石溪的《狼王夢》,我看了幾頁,書中的內容很吸引我。所以一有空我就看幾頁。有時還和看過這本書的幾個學生聊聊書中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就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居然讓《狼王夢》在我們班風靡一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讀了這本書。這時我才意識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真的是無人可比。學生想和我們有共同的愛好,希望和我們有共同的話題。所以從那次之后,我有時就故意在學生面前讀書,而且表現得非常喜歡這本書。然后再有意無意地和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評論一下人物等。這一招百試百靈,那一學期,在我的帶領下學生讀完了《狼王夢》《第七條獵狗》《楊家將》《百萬英鎊》等。也就是那一學期讓我明白了,讀書時老師不要當“指揮者”,而要當“參與者”,要堅持陪同學生一起讀書,交流心得,用自己無聲的行動去影響學生。
總之,良好的讀書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如果我們要實現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們的學生能夠學到真正的知識,而且學得比我們強。我想,我們需要并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幫助他們從熱愛讀書和主動讀書開始。
(作者單位 吉林省柳河縣柳河鎮建設小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