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新課程背景下,各類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并逐步取得令人驚喜的發展成果。多年來,人們以前所未有的聰明智慧和勇往直前的實踐精神,一方面奮力打破“用普通話套講八股文”的傳統教學模式,一方面以“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競技態勢,積極有效地創新了多元化格局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手段。從實踐中總結認為,情境教學法當仁不讓地成了校園春色中的那“一枝紅杏”。俗話說:“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情境教學法具有“一枝多花”的基本特征,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發展需要,加以科學合理、藝術巧妙地創設與運用。結合初中歷史教學的實踐與思考,試對此作出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多類創設;實踐與探析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需要,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場景,以引發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他們積極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學內容,并使其心理機能得到充分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它的積極意義和作用則在于: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于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內容,有利于加強德育教育,能夠從中收獲寓教于樂的效果。
一、關于歷史場面情境的有效創設與實際運用
歷史具有不可逆轉的單向性,那些曾經演繹的真情實景就好似“一去不復返的昨日黃鶴”無法重新再現。對此,我們可以借助一定的形式措施,制造和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場景氛圍,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把握學習內容,逐步培養他們的空間感悟能力。比如,在教學《甲午中日戰爭》內容時,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演示“黃海戰役”的精彩片段,然后讓學生對激戰場面進行聯想感悟,并進行認真的構思創造,從而在激發學習情趣的同時,有效實現對學生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的完整和諧。這樣的情境教學法,可以從多個方面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直接印象和情感經歷,教學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一般的了。
二、關于歷史人物情境的有效創設與實際運用
無論是歷史事件還是歷史現象,其中必然要突出眾多個性各異、形態不同的歷史人物形象。換言之,歷史人物是歷史問題的精神與靈魂,他們那愛憎分明的時代觀點、激流勇進的時代壯舉、震撼人心的精神氣魄、超越時代的道德情操,曾經“激勵、喚醒、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社會群體和歷史后來者。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語言描述法、素描簡介法和客觀評價法,把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置身于某種環境之中給予“還原與復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走近他們,并立體地感受其精神風貌和不凡神韻。
三、關于歷史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與實際運用
昨日已逝,漸去漸遠。對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些問題現象,有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感同身受,而有些卻難以溝通和交流,如果把之投放到現代社會環境之下甚而有著“空白”之感,抑或產生一種無法茍同的矛盾之意。對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種特定的歷史問題現象,交由學生去思考、辯論和探究,借以啟迪他們的問題思維能力和全面聯系能力,從而逐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四、關于歷史氣氛情境的有效創設與實際運用
筆者從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深刻感悟到:一些時候,教學活動中的確需要有一種氣場來支撐,這就好比音樂演唱與無樂清唱一樣,后者總是有些不盡如人意的缺失之感。難怪有人說:“有一種情境,就好比氣場;沒有了情境,不免會冷場。”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能夠創設和形成氣氛情境的方法比較多,如,音樂法、競賽法和各類活動法等。本文以音樂法為例說明之。所謂音樂法,就是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適量選放與之相關的歌曲來營造學習環境和學生心境,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情感注意力,并傳遞美好享受和教益的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要取得預期的效果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是目的性原則,歷史課堂無論創設什么樣的情境,都必須為教學目的服務。對于那些只起到滿足課堂形式的多樣化、只滿足學生聽視效果、轉移學習注意力的情境最好不用。其次是最優化原則,什么時候創設什么樣的情境,要能使教學目標的達成速度最快效果最好,對于那些用了情境教學法反而浪費時間、沒有多大效果的堅決不用。再次是正能量性原則,情境的創設與使用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要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愛國熱情等,對于那些可能會給學生留下陰影、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情境千萬不能用。最后是統一性原則,情境的創設和使用要與整個課堂協調統一,要與教學目標協調統一,要與學生、教師、學校的實際情況協調統一,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創設和使用情境。
(作者單位 江蘇省高郵市郭集初中)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