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高科技產物,形象鮮明、再現迅速、感染力強、信息容量大。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可以有效設置情景,激發學生興趣,打破時空限制,激發多種感官潛能,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然而,若一味依賴,過度使用,會導致教學效果負向遷移,最終舍本求末。多媒體面前有盞“燈”。我們要有一雙慧眼,走出“誤區”,對其科學定位并有效使用,有機結合語文傳統教學精華,取長補短,最大限度發揮兩者的“聚合效應”。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成為“時尚”,似乎還披上了“萬能”的外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逢賽必用,聲、光、電齊上,圖片精美絕倫,解說詞優美動聽,課堂不亦樂乎,而傳統教學中精華中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文字訓練活動幾乎“無影無蹤”。多媒體果真如此神奇嗎?對此,我們要有一雙“慧眼”,認清當前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高科技的產物,某些方面,具有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最大的特點是能把“靜態”教學內容和“平面型”教學方式變為“立體動態型”教學模式,再現迅速,情境交融,感染力強,信息容量大,能激發學習興趣,打破時空限制,優化教學手段,增加課堂容量,調動感官潛能,增強對抽象事物的認識、理解和感受,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二、多媒體教學存在的三大“誤區”
1.泛濫成災
2.喧賓奪主
3.貪大求全
三、對小學語文傳統課堂教學的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庇纱擞^之,語文教學的核心是在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中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感受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獲得人文關懷和獨特的價值感受。其根本方法在于以讀為本,“讀占鰲頭”,在讀中發現,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升華。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其自身的“獨特魅力”和“先天優勢”。課堂上,師生之間是一種人對人的“無縫”對接和面對面的互動,顯得更扎實、更真實、更樸實。教師可以通過特有的人格魅力和情趣化的語言來感染和調動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提問等方式隨時關注學生在感知、情感等方面的變化;可以行走在學生之間,用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眼神注視等方式,激勵學生交流和互動,參與學習過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從字、詞、句、段、篇入手,抽絲剝繭,循序漸進,在對語言文字的反復揣摩中,讓學生得到深刻的體驗和獨特的感受,更能達到“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堅持走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之路
1.理清認識,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當前,我國的教學現狀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只能作為延伸和補充。在教學實踐中,要避免兩者各自為政“兩張皮”,力求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二合一”,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如果我們僅為追求形式、順應潮流,一味使用多媒體,就會顧此失彼,導致教學效果負向遷移,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背道而馳,最終舍本求末,得不償失。
2.堅持“實用、適度、高效”原則,活用多媒體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多媒體教學同樣如此,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理應有“度”,絕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所以,首先,教師要堅持把“實用”作為第一原則,提倡“土”“洋”結合,靈活運用各種媒體進行教學。其次,要堅持“適度”的原則。再次,要堅持“高效”的原則。
3.去粗取精,將語文課堂傳統教學發揚光大
時至今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聽、說、讀、寫等教學方法,教科書、粉筆、黑板、掛圖、模型等傳統媒體,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閃爍著智慧的光輝,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傳統教學的精華。實踐證明,只有對傳統教學中一切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東西,加以繼承,并不斷整合、創新,才能發揚光大。教學中,我們要以更精簡的板書,提煉教學內容,加深學生印象;更精辟的導語,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心靈共鳴;更新穎的方法,組織教學流程,突破重點、難點;更靈活的互動,調動多種感官,發揮教學效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使之與多媒體教學融為一體,實現有生命的課堂教學。
總之,多媒體面前有盞“燈”。它僅僅是一種教具,一種教學手段的延伸和拓展,根本目的是服從、服務于教學。我們必須要有一雙慧眼,科學認識,走出“誤區”,準確定位并有效使用。立足小學語文傳統教學特點,吸收多媒體教學的先進理念和方法,取長補短,走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之路,最大限度地發揮兩者的聚合效應,才是小學語文課堂改革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梁春林.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常見弊端.學習方法報:理化教研周刊,2012(47).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后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