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位英語老師都有自己的教法,也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對于這樣一門語言學科來說,聽說讀寫等基礎性工作在當代英語教學中仍然是最主要的部分。注重平時的“厚積”,最終在考試中達到“薄發”。
關鍵詞:立足學生;注重基礎;學習規律
作為參加工作近十年的教師,自從接觸高中英語教學工作以來,我一直在不斷地摸索如何有效地給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在此期間,遇到許多難點和疑惑之處,我經常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或者和同事交流研討。我漸漸地發現,對于學生來說,除了一些所謂的學習小技巧外,最可靠的提升英語學習水平的方法還是靠平時的穩扎穩打,循序漸進。
學習英語,聽、說、讀、寫四方面都要均衡發展,相輔相成,因此,我在備課時盡可能地把這四方面的學習和鞏固練習都編排在一節課內,讓學生每節課都能在不同方面得到學習和鍛煉。例如,在教授高一必修1 Unit 4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時,我把本單元的語言技能分為四個方面。
聽:聽懂一個關于不幸經歷的小故事,抓住時間、地點、人物、發生的事件。
說:能用得體語言描述人、物、事件,并且有一定的邏輯。
讀:Scanning、skimming、careful reading、generalization、inference等閱讀微技能訓練.
寫:能運用First、Next、Then、Finally簡要且富有邏輯地描寫自己的一次難忘經歷。
根據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和規律,學習階段的側重點以及高一學生的發展,我把本單元劃分為6課時:聽力、口語、閱讀(2課時);語言(0.5課時);寫作、評價(0.5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訓練和提高學生“聽”的技能,它的掌握有利于以下幾課的說、讀、'寫的技能訓練,并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它主要講述Hank Stram在地震前所做,地震中所見、所聞和所感的令人難忘的經歷。通過完成練習,學生能抓住所聽語段中的關鍵詞,理解話語之間的邏輯關系,聽懂故事,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等。而且學生能掌握較好的聽力方法,如:積極預測,注意抓關鍵詞,善于跳躍難點,學會做筆記等等。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復習定語從句以及學會正確使用指人或物的關系代詞。
第二課時著重培養學生“說”的技能,通過復習、學生自我介紹、解說圖片、自編對話等手段來鞏固定語從句中指人的關系代詞who or whose的用法,達到能有條理地描述個人體驗和表達個人的見解和想象,能傳遞信息并就熟悉的話題表達看法,能用英語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它的掌握是一個很好的過渡階段——進入讀和寫的技能訓練。
第三、四課時是閱讀課型。本課圍繞難忘的經歷這一主題,描寫洪水來臨時的兇猛及Jeff與Flora在這次經歷中的體驗。本課詞匯量大,尤其在描寫發洪水時,文章運用大量的動詞及一些原汁原味的表達。另外文章中還出現許多定語從句,定語從句是本單元的語法。讓學生劃出重點的定語從句例句,總結其特點。
第五課時學生通過學習一篇四川之行的游記范文,能根據寫作步驟提示,用First、Next、Then,、Finally組織材料寫一篇自己親身游記(unforgettable trip),并能寫出一兩個含定語從句的句子。
第六課時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支用能力的發展。評價也能使教師獲得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調整。
當然,在新授課后我會安排相應的專項復習課,對新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鞏固。每天布置的作業力求簡而精,讓學生有更多的課下時間進行朗讀和聽的練習,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也能培養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的習慣。總之,我認為這種穩扎穩打,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還是適用于大多數學生的,在個人的英語教學實踐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多總結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將每一節課堂都變成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鐘發全,張朝全.打造高效課堂.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