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根據上海新僑學院《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數據,對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進行統計和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的身體健康素質狀況,并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提出相應對策,從而更好地開展體育鍛煉,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關鍵詞:民辦高校;體質健康;原因分析;對策
1.前言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自2002年試行以來,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認真進行組織推廣,在試行中取得了很好的經驗。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在認真總結各地試行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新的形勢,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正式定名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并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2010年第六次調研結果顯示,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1.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2.肺活量水平出現上升拐點,3.營養狀況繼續改善,4.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滑趨勢開始得到遏制。但其中反映出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本研究通過對上海新僑學院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掌握和了解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找出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原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提出相應對策,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研究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擇一年級到二年級在校學生,共1411人作為測試對象。
2.2測試內容:身高和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男)、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2.3研究方法
2.3.1.測試法身體形態指標:身高、體重。身體機能指標:肺活量。身體素質指標:坐位體前屈(男)、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2.3.2.數據統計法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分標準和等級評定要求進行評定,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學生體質健康分析
3.1.1身體形態指標
身高標準體重指數直接反映學生生長發育水平,是評價大學生的身體勻稱程度和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從表一可以看出,體重過輕和偏輕的學生比重較大,占比達到40%左右,而肥胖學生占比則在15%左右。尤其是男生的肥胖率明顯的比女生要大,大一、大二男生的肥胖率達到21.52%和21.56。第六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指出: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預計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學生的體重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肥胖學生的比率也會進一步增加,超重、肥胖將會成為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主因之一。
3.1.2身體機能指標
肺活量測量是為了檢驗學生肺通氣功能和水平,與身高、體重等體格發育指標有明顯的相關性。從表二可以看出,男生的肺活量不及格率平均達到20%,女生也要達到16%左右。這說明大學生在呼吸系統機能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3.1.3身體素質指標
從表三和表四來看:1.男、女生速度耐力總體情況較差,不及格率男生達到35%以上,女生也有30%左右,而且良好及以上程度的學生數占比較低。這說明學生的有氧耐力水平亟待提高,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鍛煉。2.男、女生的柔韌水平相比較,女生的柔韌性明顯好于男生。3.男女生立定跳遠達到良好及以上要求的比率不高,大部分同學處于一般及以下的水平。這表明大學生的下肢力量、身體協調性和身體發育水平的和諧度處于較低水平,在以后的體育教學中要加強學生腰腹肌肉和腿部力量的練習。
3.2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總分評價
從表五可以看出:學生的綜合評定達標率偏低,男生的不合格率超過40%,女生的不合格率超過30%,能達到優秀的學生寥寥無幾。民辦高校大學生有較高的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但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淡薄,對體育鍛煉的積極作用認識不夠,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阻礙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
3.3新僑學院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
新僑學院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主要以籃球、足球、乒乓球為主,其他如羽毛球、健美操、瑜伽、武術等受場地條件及師資的限制開展困難。
4.結論
4.1體育鍛煉意識淡薄
許多學生把上體育課當做一個任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不夠。體育課內容設置不合理,上課形式較傳統,學生被動學習,無法激發興趣。
4.2運動設施不足,師資力量薄弱
民辦高校受困于資金和場地等的不足,校園內可用于學生鍛煉的場所較少;體育教師配置不足,能對學生進行課后指導的極少。學生體育鍛煉的欲望和要求得不到滿足,直接影響學生身體健康水平。
4.3體育鍛煉時間少,缺乏合理指導
學生在大一上體育課的時候,身體素質能保持一個相對較好的水平,但大二、大三學期,體育課取消,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明顯減少,體質健康水平急劇下降。另外,很多學生不注意合理的飲食,出現體重過重和肥胖癥。節食、挑食造成營養不良,出現不少體重過輕和豆芽式體型。
5.建議
5.1以體育教師為主導,加強體育教學改革
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積極引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體育課的內容要突出健身性、實用性、娛樂性,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興趣、習慣和能力,為學生的體質健康和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5.2增加體育教育經費的投入
學校應從培養全面人才的高度,加大體育教育投入,改善體育設施,充分發揮體育場地和設施的實用性,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參加體育活動的空間來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與行為。
5.3建立學生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體育鍛煉觀念
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科學地安排鍛煉對學生身體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已取得成績的保持至關重要。合理的飲食結構能有效地控制人體能量的攝入,從而控制學生的身體形態,調節體內能量的需求。科學地安排體育鍛煉,能提高學生的運動機能,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以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5.4加強體育社團建設
根據學生的健康狀況、興趣、愛好,開設健身項目。組建多種體育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和競賽,提高學生的興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對體育的態度,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
參考文獻:
[1]楊明珍.高職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現狀分析[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6).
[2]趙勇.大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及提高對策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03).
(作者單位 上海新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