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數字化資源在高職教學中的必要性,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研究,介紹了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的途徑、基本原則、設計方案和制定標準。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于教學過程,以解決傳統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探索總結信息化環境下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于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專業;數字化教學資源
目前,數字化資源的應用已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視為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改革、適應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進行數字化資源建設以促進交流、共享,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2005年教育部啟動高職近百所示范院校建設,各示范建設院校基本上一致地將數字化資源建設列為學校一個重點建設項目,高職數字化資源建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本文是為契合學校對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創新教育內容,實現教材、教輔、教具、學具、課件和網站等多種介質的立體化融合,滿足學校推進課程體系改革的要求,協助學校組織自有師資力量,進行數字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制作符合高職院校進行課程教學、教師備課、學生學習的高質量數字化課程資源,以滿足高職院校對教學模式改革等的需求。同時,通過數字化資源建設,達到對師資隊伍的培養。
一、數字化資源簡介
1.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類型
數字化資源的類型包括網絡課程、聲像資料、電子教案、數字化素材庫等。從教學資源的功能上,資源包括授課錄像、實操錄像、軟件操作演示、動畫、模擬軟件、輔導材料(背景介紹、擴展介紹、習題庫)、教學課件(ppt),將這些素材經過后期的整合,成為一門精品網絡課程。
2.制作資源所需素材的格式
數字化教學的素材大致可分為媒體素材和知識單元素材兩種。媒體素材包括文本文稿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等其他素材。知識單元素材是指圍繞某個教學知識單元的多種媒體素材的有機組合,旨在支持某個或某幾個教學知識點。知識單元素材可以是多種文件格式,如ppt、exe、html或aml、自解壓的壓縮文件格式或其他文件格式。素材的格式多種多樣,單視頻類素材就有avi、mepg、rm、asf等眾多格式。
3.資源的表現形式
資源大致分為三分屏、網頁、Flash三種表現形式,不同的表現形式,通常具有不同的用途、優點等。
上述資源中包含了多種媒體形式的素材,比如,音頻、講課錄像、屏幕演示視頻、交互式動畫、虛擬仿真、ppt、電子教案等。至于具體采用哪些形式的素材,將根據課程特點和其他要求而定。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計算機專業作為學院的重點專業之一,其教學目標與社會需求之間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這主要體現在單純注重基本理論的講授,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畢業生“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滿足職業崗位的需求;而有的學校過多強調技能培養,忽視了學生理論的學習。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學目標與職業崗位群的脫節、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手段單一、缺乏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校內外實訓環境和實習環境等。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計算機技術為載體的數字化資源逐步進入課堂,并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的加大,計算機房和網絡覆蓋了大部分職業院校,建立起了良好的數字化資源應用平臺。數字化資源用于職業教育可以擴大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容量,使知識構建網絡化,呈現形式多樣化,并具有技能培訓的重復再現性,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更有助于解決我國現階段條件下職業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水平。
三、數字化資源平臺設計方案
1.精選資源建設內容
在數字化資源內容的選取上,要精心選擇適合高職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授課內容,要能體現高職教育的特征,符合專業所對應的崗位和崗位對能力培養的要求;在結構組織和表現形式上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方式和興趣偏好,有利于教師的課堂輔助教學及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學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借助多媒體和網絡平臺等方法和手段,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強學習內容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重視真實崗位中的案例,有助于學生提前熟悉崗位。
2.注重實訓模擬
在設計專業課程數字化資源平臺時,要結合本身的特點進行設計。如: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網絡管理與應用模塊的核心內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網絡操作系統的管理與應用,另一個是網絡服務系統的管理與應用。這是構成網絡管理的核心技術。如何讓學生利用數字化資源平臺更好地理解和完成這些技術,是網絡課程的重要內容。這些技術只有在真實實訓平臺上進行仿真模擬,采用數字化資源中的多種媒體實現,才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制定標準
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建設需要一個合理的評價體系,用來評價、鑒定資源建設的好壞,并根據評價的反饋意見,不斷充實完善資源內容。數字化資源建設要能保證資源內容的有用性、可用性和通用性;要能不斷適應就業市場對崗位能力培養的要求;能實現最大限度的共享,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作為資源庫開發的主管學校必須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數字化建設按照此標準進行。標準的制定要在教師、學生中廣泛調研,組織各學科專業方面的專家,制訂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數字化資源建設標準。下表是經調研后歸納整理出的高職課程教學數字化資源的評價標準。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是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有益嘗試,對推進我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建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和指導作用。教育資源的數字化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工程,應將此項建設列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建立一個良好的開始,然后逐步日常化,規范化。學校要配置相關專業人員負責管理和研制工作,更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操作、課件制作和資源操作等能力,把這項工作長期不懈地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姜敏鳳.高職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機制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3).
[2]藺素珍.高校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方法[J].山西科技,2005(2).
[3]劉紅菊.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探析[J].情報探索,2010(5).
[4]于樺楠.基于網絡環境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基金項目:此論文是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十二五”規劃課題、宿遷市職成社“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專業課程數字化資源開發研究》(課題編號:12SEW-Y-05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葛志勤,中專校助理講師,現工作于宿遷市廣播電視大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