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學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正確定位,把握難易尺度;要采取靈活多樣的作文訓練方式;大膽改革批閱模式,攻克作文教學這一堡壘。
關鍵詞:作文;定位;訓練;批閱
提起作文,教師和學生都感到頭疼。學生寫作文絞盡腦汁、抓耳撓腮,不容易寫出滿意的文章;老師批閱時味同嚼蠟,倍受煎熬。于是乎,作文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攔路虎。在我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生涯中,我覺得要想在作文教學中取得明顯的成效,關鍵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目標任務,正確定位,把握作文教學的難易尺度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是: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地理
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要求是: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的應用文。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培養的目標是正確使用語言,準確地敘述事情,明確地表情達意。所以,我們既不能降低要求,連一些簡單的應用文都不會寫;也不能抬高要求,以培養作家為目標,進行高難度的訓練。
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因為目標定得太高,學生難以達到,導致教師對學生的作文評價很低,學生也對作文望而生畏。
二、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訓練方式,化難為易
作文教學首先要打破固有模式,消除學生怕作文的心理。只有采取靈活多樣的訓練方式,才能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以下方法:
1.從說話訓練入手
多數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不錯,口齒伶俐、思維敏捷,可是讓寫作文則捉襟見肘,原因何在?因為作文有許多條條框框。因為學生怕作文,而日常說話能不拘一格,突破模式。所以,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注重說話能力的訓練。如,學完某課后,讓學生談談感受,或針對某一人物談談看法,讓學生明白寫文章不是弄虛作假,矯揉造作,而是表情達意的需要。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味生活、融入生活,表現自我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于生活。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回味、思索自己的相似經歷,啟發引導學生寫作。例如,七年級語文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通過幾個貪玩的兒童一次冒險的經歷感悟人生的道理,這種經歷與學生平日里的戲耍相似;《第一次真好》也是學生有切身體會的文章,在生活中他們同樣經歷過很多的第一次。這些文章可以激發學生回顧思考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歷,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提煉素材,寫出文章。
3.多做經常性的專項訓練
寫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要有長期的系統綜合訓練。可以一周一個訓練小目標,如對自己身邊的同學、老師進行外貌描寫,對花草樹木描寫,對學校的活動記敘等等專項訓練。
三、大膽改革作文批閱模式
批閱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師最頭疼的事情,批閱量大、時間長,作文內容貧乏、語言錯誤較多,味同嚼蠟。教師批閱一次作文會占據很多的時間,且效果不一定好。因此,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批閱方式。
1.教師精閱,重視評價
評價學生的作文,首先要肯定優點,其次要明確指出不足之處,并寄予希望修正。教師還要在課堂當眾批閱作文,或者邊讀邊評,或者把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進行批閱。通過由字斟句酌到總體品評的過程示范,引導學生進入作文批閱和作文思考的境界。
慎重寫評語,以肯定和鼓勵為主。作文的評語能為學生指明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欲望。
2.組織學生自評、他評、互評
分小組進行互評交流,自己朗讀,他人評議。在組織學生自評、他評中,教師應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只在學生“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的時候予以點撥。在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和同學作文中的優缺點能夠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因為經過自己和同學共同努力發現的,會倍加珍惜,修正也會更徹底。
總之,作文教學應該有正確的定位,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和作文批閱方法,最終化難為易,攻克作文教學這一頑固的堡壘,取得優異的教學成績。
(作者單位 陜西省洋縣黃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