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精神的培養是21世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需要教師改變舊的教育觀念和學習方式,樹立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并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教學內容。
關鍵詞:創新;意識;運用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尋找一個好的切入點,
能引導學生走進學習的佳境,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我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教學環境。因為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是挖掘學生潛能、激活學生思維、開創學生智力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途徑。
2.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興趣的產生基于好奇心、求知欲、求能欲,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我常常找一些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練習,大膽創新,不但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學生的思維也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展現的機會,給學生發揮、創造、想象的空間,開創學生的創新思維,展現學生的創造力,展現學生在實踐中的創新成果。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一個開放、快活的體育課堂。
二、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改變教學形式,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以往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改革后,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和身心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以飽滿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創造。例如:在做熱身運動時我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課前我給他一段時間準備,因為學生之間相互了解,能從自身出發安排內容,學生課前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有利于學生進行下面的內容。或者在準備活動時,我為學生提供器材,讓學生自己去活動,學生就會開創自己的思維,編排花樣去活動,在基本部分中,我讓學生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學生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當他的教學設計被我采納,別提有多高興,學生的心理得到滿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這種形式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為自己的教學積累經驗。
2.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例如:在一節游戲課中,我不是先安排好游戲內容,而是給學生提供器材,讓學生利用器材分組創編游戲,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然后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讓學生獲得探索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培養創新精神。再如:教學生跳繩一課中,為了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與自我實踐能力,我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不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學習,而是讓學生分組創編跳繩花樣,要求學生創編5種跳法,學生在一起探究,我到各組給予指導,然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成果,教師給予評價,課堂上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改變以往教師只注重講授,不注重學生體會的模式。
3.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教學在準備部分中,往往安排隊列、對形、各種跑的練習,基本內容中有短跑、長跑、跳遠、球類等一些競技性強的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學習,學生學起來比較單調、枯燥,學生的情緒低落,興趣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身心健康得不到發展。新的教學理念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學生創設愉快、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的安排要靈活、多樣、貼進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與性別特征。為此,我在準備部分安排學生喜歡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找伙伴,發展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開創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基本部分中,多安排與學生生活相聯系的內容,如:足球、籃球、羽毛球、打口袋、游戲等等,教學時間不安排過死,多給學生留一些展現的空間。
4.優化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創新
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燃起來,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如何去挖掘學生的潛力。我在教學中運用語言激勵,專門對學生的創新表現給予及時評價。如我在每月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評定出“最佳創意獎”“進步最快獎”“課堂表現獎”等有新意的獎項,專門鼓勵表現有特色、有創意的學生,這種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實際上是對學生創新活動的一種肯定,更能激起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知道,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將在教學中樹立新的教育觀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逐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充分發揮創新激情,促使創新教育在體育教學中順利進行。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一重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