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生與死亡之間,所有的時空都印滿成長的足跡。沒有一種自然的生命,可以抗拒成長。就像沒有一滴雨水,可以抗拒降臨大地。
在教育的原野中,我渴盼所有的生命——學生的、教師的、家長的——都能不停歇地吸取各種健康的養分,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日漸豐盈。我更希望每一個生命,都能從靈魂深處激發出自我蓬勃生長的心愿,并把這樣的心愿,轉換成積極主動的汲取和扎扎實實的生活。
學生到學校學習,是為了健康成長。教師到學校工作,同樣應該為了健康成長。遺憾常常在于,教師總喜歡逼迫著學生成長。對自己,卻放任自流,毫不負責。殊不知,教師只有真正做到對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的職業負責任,才能在學生的成長中真正起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作用。
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保持職業精神、職業情感、職業智能的持續成長。沒有這樣的成長,教師便不能勝任當下的工作,便誤人子弟。而現實中我常常發現教師容易有一種職業倦怠感。這種職業倦怠感,常常是因為脫離了學生的生命,脫離了自身的責任感,也脫離了人類的思想發展步伐。在成長的路上,教師不斷揮舞著教鞭催促學生往前趕,自己卻停下了繼續前行的腳步,那么結果只有一個,學生會在前路迷失了方向,教師卻對著空氣自說自話。如果一個教師面對學生鮮活的生命而無動于衷,面對知識與思想,也是興趣索然無味,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再來從事教師職業,確實是枯燥乏味的,是無滋無味的。教育如果變成反復的訓練,變成對學生生命的規訓,那么又何談學生的成長!于己來說,與職業倦怠感相伴隨而來的是強烈的職業失敗感,和職業尊嚴感的缺失。或許在我們四十多歲時,就在數著手指頭在盼望著退休的早點到來,到了退休的那一刻,就把自己的辛苦了一輩子的備課本、作業本、課本,統統打包到垃圾回收站,在攪碎機下把自己當老師的那些失敗感,那些枯燥無味的教師職業的回憶一銷而盡,重新做人。
這是否就是教師的命運?不,只要你心中的教育理想之火不息,只要你對這教師這份職業具有責任感,讓自己保持成長的態勢,讓自己的心靈一天天豐滿,那么也就能讓學生的心靈一天天潤澤。正是在這樣的成長中,你走過浪漫,走過幻滅,走向成熟,走向卓越。你開始意識到自己不是能量無窮的太陽,也不是無所不能的上帝。你開始學會期待,學會說不。你開始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獨特的成熟,開始在自己的心靈中播種真善美的種子,然后再把這些種子傳承給你所有的學生。
從這個意義上看,成長便不僅是你的學生的當下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生活的進行時,還是你生命和心靈的進行時。生無所息,心靈的成長亦無所息。心息處,便歲月蹉跎,虛擲生命;成長時,便桃紅柳綠,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