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當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要求小學六年里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課外閱讀的豐富性,可以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然而,目前農村小學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受辦學條件、社會、家庭的影響,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相當少,形勢不容樂觀。從調查現狀、增強農村孩子閱讀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培養閱讀興趣三個方面來進行具體闡述有效培養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閱讀重要性;有效培養;閱讀興趣
呂叔湘先生說:“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不得益于課外。”大量的課外閱讀,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可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那么,如何來真正有效地激發農村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小小的實踐。
一、調查分析,查癥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讀書狀況,以及家長的想法,去年下半年我對我校五年級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統計如下:
問題一:你平時都讀什么類型的書籍?
問題二:你閱讀的書籍是怎么決定的?
問題三:你閱讀的原因是什么?
問題四:你會利用什么時間閱讀?
結果表明,從讀物的類型來看,學生喜歡看通俗讀物,而對文學與科技讀物不感興趣。原因是篇幅較長,比較枯燥。從目的來看,學生的讀書很大程度是長輩的要求與決定,主動讀書的較少,因此閱讀能力較低,即便是為提高而讀書的學生,也很少有寫心得、談體會的讀書筆記。再從閱讀時間上看,不到一半學生能堅持天天讀些課外書。
學生會這樣,主要是他們并不清楚自己有什么需求,更不會互相借閱,體會不到讀書的意義,即使有部分家長購買了不少的書籍,學生也沒有好好地去讀。
二、了解根本,開藥方
小學階段又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時期,何況我們這些不經常接觸新鮮事物的農村的孩子,他們也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齊的欲望,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喜歡閱讀求生存、征服開發大自然的緊張驚險的故事或傳記故事。作為這些農村孩子的老師,培養孩子們閱讀興趣責無旁貸。
三、對癥下藥,有療效
讀書應以引導、激發孩子的興趣為起點,喚起孩子讀書的主動性、創造性。圍繞這個問題,我嘗試了一些做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1.環境布置,著眼gDKAyYmG/mzyYBhSXxMPCT9SUkUZWBgJeRu7CgPwR9o=于趣
環境是一部無聲的,但卻是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大力提倡讀書的習慣,重視讀書環境的建設,重視讀書氛圍的營造,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班級要做到“讓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使之對生活在其中的學生起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如我精選了《一只有教養的狼》這個繪本故事,放大展示在讀書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人的一生要不斷讀書、做事情要有恒心的教育。走廊上有《論語》句子,每月黑板報都會出一本繪本書,師生共讀……
2.開展活動,激活于巧
當教師把學生引進閱讀的大門后,為了讓學生愿意長久地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教師應該多開展一些和讀書有關的活動,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愛上讀書。
3.家長共讀,揮灑于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應是學生、家長、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我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我與孩子同閱讀”活動(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親子閱讀”)。每周五向全班同學提供一篇文章,讓學生帶回家和父母親共同閱讀,反復討論,下周一與同桌合作在《小組學習心得》上寫上各自的體會,把記錄本交給老師審閱。最后全班交流心得,回家告訴父母成果,達到親子互動,共同提升水平的目的。
營造一個好的讀書氛圍,如同花香一般,熏陶帶動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4.多樣評價,博識以恒
我根據學生平時非常關心自己的QQ等級這一現象,就借鑒了這種等級制度來作為學生的讀書獎勵措施,具體做法為:采取讀書升級的制度考評學生的讀書成果,根據其作品質量評等級,根據等級積分,當積分足夠將升級成為星星級、月亮級和太陽級的三級稱號。當學生獲得太陽級別的讀書之星稱號時,便可獲得獎品──老師準備的精美的書籍一本。為了獲得星級稱號,孩子們比以往努力多了,課間可見三五個孩子坐一起看同一本書,還有孩子會討論自己看過的有趣故事,更有孩子會讓我幫忙推薦書籍。
從實施制度至今,他們創做出了一本更比一本精美的讀書作品,已經有13名孩子獲得了星星級證書,正朝著月亮級進發……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課外閱讀同樣是從興趣開始的,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遨游書海,甚至于手不釋卷,沉浸在讀書的快樂之中。
參考文獻:
江平.語文課程與教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浙江省義烏市前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