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向課堂45分鐘要效益”是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是很不易掌握的。短短的45分鐘授課,就像進入戰場,如何把握好課堂上的45分鐘,是每一位教師都要考慮的問題,堅實而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學功底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思想教育;教學目標;教學技巧;創新能力;教育方法
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主動學,提高非智力因素,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好教學任務。以下談幾點看法:
一、利用好非智力因素
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是一種非智力教育,在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能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蘊涵的思想教育內容,如歷史上偉大數學家的奮斗故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刻苦鉆研的精神,最終把所學知識用于實現四個現代化。數學的研究對象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因為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實踐中處處可見,數學不僅是一門自然科學,而且也是一門社會科學。
二、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教具,進行必要的內容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復數的引入》這一課是整個復數這一章的第一課,在備課時應注意,通過這一課的教學,使學生能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復數的形成和發展,體會到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矛盾的解決推動著事物向前發展。引申到現實生活中,就是當我們遇到矛盾時,也要勇于面對矛盾,要有解決矛盾的決心,靈活促進矛盾的轉化和解決,同時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個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使所學內容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四、教學小技巧靈活運用
在教學中掌握一些小技巧可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二分法”時,第一步若找出區間為(2,3);第二步取中點為2.5,計算2.5代入函數中得出值的正或負;第三步確定選擇取更小一點的區間是(2,2.5)還是(2.5,3),為了節省時間更快地找出下一個準確的區間,可以在上一次計算結果后標出計算結果的正負號,如第一步為+(2,3),即第二步f(2.5)為正值,下一個區間為(2.5,3)。引入“+”“-”號可清晰判斷下一個區間的情況,大大節省了時間。
五、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方法
每一節課都有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六、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適當地給予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更熱愛學習數學。
七、重視對知識內容的整合,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學生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中教師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創新能力的培養重在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因為創造性思維就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新的發現、新的思維,是與眾不同的思考。所以,教師要把眼光放得更遠,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發現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其健康發展,達到靈活運用的最高境界。
(作者單位 廣東省雷州市雷城鎮師范前巷125號湛江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