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從新時代的教育現狀出發,以美術新理念為指引分析了當前小學國畫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多年的實踐,結合地方實際,把握小學國畫的特點,總結了如何在新時代新理念的指引下開展素質教育所需的小學國畫教學方式及教學方法,努力去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理念;小學國畫教學;教學模式;“鄉土”化特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們原有的觀念不斷被改變。而作為風格獨特、歷史悠久,并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幟的中國畫藝術,卻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輕視,甚至丟失,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悲哀與不安,也感到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責任的重大。于是,如何利用豐厚的“鄉土”資源,從小培養兒童對國畫的興趣愛好,傳承這一精粹藝術,便成為新時期每一位小學教育者首當其沖的重任。根據自己多年的國畫教學實踐,摸爬滾打中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經驗,現與各位分享如下:
一、小學國畫教學的現狀分析
現有的小學國畫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很多教師都不愿涉及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國畫教學的過程比較繁瑣,學生要準備的材料很多,毛氈、毛筆、墨汁、顏料等,一樣不可缺,再加上教材中對于中國畫課程編排得較少,地方學校對國畫課程的不重視,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不夠扎實,都讓大家對國畫教學望而卻步,致使開展國畫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即使有的學校的教師上了國畫課,在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作用下,一節課下來,全班同學的作品千篇一律。所以,要想有序地開展國畫教學,首先,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其次,教師要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及自身的專業水平,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從事國畫教學工作。
二、把握小學國畫教學的特點,結合地方實際,寓教于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現代教育理念注重繪畫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和學習的趣味性。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對美的看法和成人有所不同,因而在初學時以生活中常見的蔬果靜物為教學題材比較適宜,因為靜物的造型相對簡單,組合性較強,畫起來比較有意思,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學習難度。如尤聰穎小朋友的蔬果靜物系列,從剛開始學畫時的《蘿卜》《枇杷》到后來畫的《葫蘆》《柿子》等等,興之所濃,無不盡顯水墨情趣。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礎知識后再結合當地地方特色,如我們的家鄉泗陽是泗水古國、意楊之鄉……這一系列的地方特色,都為孩子的國畫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如王若丞的《我的家鄉》(習作1),盡顯我們泗陽的楊樹特色。一株株楊樹雖沒有直仰蒼天,但也錯落有致,小鳥在林間徜徉,雖然沒有像大師那樣的墨色變化豐富,卻又別有一番味道,從而把枯燥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變為有趣的水墨游戲,寓教于樂。
三、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豐富內容,力求多元多彩
美術教育家勒溫費爾特說過:“兒童只要被給予充足的時間、幫助,獲得與創造性材料接觸的機會,而不被強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規范,那么每個兒童都能成為藝術創造的能手?!币虼耍覀円倪M課堂教學模式,利用身邊豐富多彩的生活資源,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力求多元多彩。而打破常規,嘗試多種技法,多種材料與多種技法并用,也能提高創作熱情。如在教學中可以把油畫棒、水粉、國畫材料等綜合起來使用。如趙怡同學的《我來嘗試》(習作2),是表現和媽媽一起逛超市的情景的,先是用油畫棒來畫主體形象,然后用水粉色來做背景,最后用國畫顏料來點綴背景,當然她是畫在宣紙上的,水墨效果淋漓盡致,這樣就把這三種繪畫形式融合在一起,構思獨特,很有創意!
綜上所述,小學國畫教學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只要教師能夠摒棄舊的教學觀念,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順應時代要求,結合更多的、更廣泛的藝術形式,合理利用地方資源,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來進行國畫教學,我相信,小學國畫教學定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滕守堯.藝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