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而“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智慧的磨刀石”,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一個很復雜而系統的問題,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再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創新思維
中學階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黃金時期。在數學教學方面,教師不應僅是知識的呈現者,更應該重視思想方法的教學。教學方法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知識的灌輸方面,而應該改變以往的死板教學模式,注重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和初中數學學科的特點,談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求知欲望
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課堂教學的前提。如果脫離了它,數學教學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要在吃透教材,結合教學實際的基礎上,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創設出形式多樣,具有開放性、趣味性的問題,使課堂教學充滿創新活力。比如,在“認識不等式”這一節的教學中,可以先創設問題情境:“某班部分學生去參觀“海底世界”,其票價是每人80元,一次購票滿20張,每張票可少10元,怎樣購票合算?”這樣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時可拓展、變換條件(如班級的學生人數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發表各自的意見。通過討論,讓學生初步體會現實生活中數量的不等關系,引入新課——“不等式”的教學,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鼓勵學生質疑,促進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敢于思考,學生質疑越多,求知欲越旺,興趣會越濃,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就會在質疑、解疑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例如,已知一個二次函數的圖象過點(0,1),它的頂點坐標是(8,9),求這個二次函數的關系式。
對于上述問題,進行“創設問題”教學,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
二次函數y=ax2+bx+c,通過配方可得y=a(x+h)2+k的形式稱為頂點式,(-h,k)為拋物線的頂點坐標,因為這個二次函數的圖象頂點坐標是(8,9),因此,可以設函數關系式為:y=a(x+8)2+9
由于二次函數的圖象過點(0,1),將(0,1)代入所設函數關系式,即可求出a的值。
教學時,教師不要急于把解題方法告訴學生,否則學生只會忙于應付,而應該精心設計,讓學生思考,使學生在探索思維中得出答案。
三、訓練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基本成分包括集中與發散思維,其中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發散思維具有多變性、開放性的特點,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在教學中,可以訓練學生對同一條件,聯想多種結論;改變思維角度,進行變式訓練;培養學生個性,鼓勵創優創新;加強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思等。教學中,要力求打破常規,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去思考,對疑難能提出較多的思路和見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的要求。
立足當今社會,我們一位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創新教育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自覺投入到創新教育的實踐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用“教”的新火種點燃“學”的新火焰,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陣地。讓每一位學生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岳麓書社,2007.
[2]陳奇峰.試談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科技資訊,2010(03).
[3]曾琦.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沭陽縣如東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