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時俱進的鄉土地理案例,既能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展探究學習,這樣有益于學生終生發展,培養公民地理素養,對于踐行新課程理念意義深遠。
關鍵詞:鄉土地理;新課程理念;踐行
鄉土地理是中學地理的有機組成部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把鄉土地理作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對“鄉土”的區域范圍作了規范。然而不論把“鄉土”定義為一個縣或更大的區域,我們生活的周圍環境與事物——鄉土地理材料,就是活生生的地理教材,每個人對它都有感性的認知。《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試驗)》則強調地理課程要與實際相結合,突出了鄉土地理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將與時俱進的鄉土地理案例與地理學科的基本原理有機結合,既能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開展探究學習,培養公民地理素養,對于踐行新課程理念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在踐行新課程理念中運用鄉土地理案例
1.創設教學情境,變“要我上課”為“我要上課”
要讓學生愛上地理課,良好課堂情境的創設至關重要。什么情境能讓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學困生”也全神貫注?一定是當老師講到身邊的事、身邊的人的時候。鄉土地理案例具有直觀性、生動性的特點,如,教學高中地理“工業地域的形成”一課,筆者補充了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退城進園”的相關資料及圖片,探究工業聯系和工業集聚,分析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
2.提高學生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在學習《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一課時,學生對生態農業感到遙遠、模糊。這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有沒有看到農民在果園里養雞、稻田里養鴨、牛蛙池上架瓜棚?實際上,這些都是‘生態農業’!”教室里一下子炸開了鍋。“為什么這些種養方式就算是‘生態農業’呢?”學生有了興趣,教師便以“稻田養鴨”為例逐步引導:根據食物鏈的原理,稻田中放養的鴨子大量地消滅水稻害蟲及雜草,鴨子在田間活動,起到中耕松土、刺激水稻生長的作用,鴨子的排泄物成為水稻的有機肥料,實現生物防除病、蟲、草及生態培肥。同時,“稻鴨共生”減少了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獲得了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整個生產過程中充分利用了食物鏈的原理,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開展探究學習,變“我學會”為“我會學”
學生在傳統課堂上往往注重“我學會了什么”,現代課堂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實現“我會學”。例如,教學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問題研究課——《家鄉的農業園區會是什么樣》時。教師出示:資料一:“浦城著名風景區——富嶺匡山腳下的雙同村積極打造生態村,成為全縣第一個沼氣村”(投影展示匡山、雙同、沼氣池照片)。資料二:WeWPL6fCAHRTw5gseH5TV/bgB0aRVWA2Uqcov9vNXPc=“浦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戶用沼氣項目建設工作,將它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苯處煾鶕鲜霾牧现谱鲗W案,以“浦城農村怎樣發展沼氣的?”提出探究問題,分組從發展沼氣的原料來源、技術保證、政策支持、氣候條件、環保意義等方面加以探究,并通過展示探究成果,水到渠成地認識了“家鄉農業園區”的建設。
4.培養公民素養,變“我懂得”為“我得懂”
地理素養是一個人由訓練和踐行而獲得的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情感等的綜合表現。例如,針對“2010年12月浦城縣對431輛機動三輪車完成報廢。同時引進出租車接替城區交通?!睂W生課外分組對政府、交警、市民、出租車司機展開調查訪問,展示調查結果,并展開辯論。體驗地理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自覺地關注社會問題,逐步形成關注生活的地理視覺,成為有地理素養的地球公民。
二、選擇鄉土地理案例的基本原則
1.選擇對生活有用的案例
“源于生活、關注鄉土”是鄉土資源與地理教學整合切入的視角,但其價值追求要“高于生活、放眼世界”,亦即讓學生在具體化、生活化的鄉土情景中正確闡明人地關系,感悟可持續發展觀念。生活包含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人們根據當地的氣候、天氣選擇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如,浦城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與多山地形影響著當地聚落形態、民居建筑形式,也使當地產生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人們要掌握避險逃生的技能;浦城高溫多雨的濕熱氣候影響著人民的喜食辛辣飲食習慣……又如,上述發展沼氣的案例。
2.選擇對終生發展有用的案例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樹常青”。在地理教學中滲透、融合鄉土資源,是基于其舉手可觸、舉目可及的優勢,從而為地理學習提供易感知的案例,尋找到案例與新課程理念的平衡點,通過鄉土地理學習、探究獲得可發展的地理知識與技能,學會地理思維,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形成環境倫理觀,培養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為形成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能力開辟可依據的載體。如,上述稻田養鴨的案例。
3.選擇與時俱進的地理案例
對已建立的地理教學資源庫中的材料應注意時效性,并經常更新,減少誤差,保持開放性,以備時刻為教學注入活力。追求一種內在的互動,找到學生最容易感動、激動和激活的區域。尋求最近的知識傳播時間、播種區域、生成途徑以及內化通道。如,關于工業園區、取締“摩的”的案例。
課程理念在不斷發展,地理教師應與時俱進?!斑吔踢厡W,教到老,學到老”。學習開發利用鄉土地理資源,學習新時代的教育技術,找準鄉土地理與新課程的結合點,努力踐行新課程的理念。
(作者單位 福建省浦城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