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看來,在教育教學方面就是指教師要想實現高效的課堂,適合學生的、能夠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換句話說,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因此,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器具”,為高效的數學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函數思想;自主性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過程中可供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很多,但是,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教學方法卻是每個教師需要尋找、需要驗證的。而且,還有一些看似在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學生放置主體地位,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活動空間,實際卻只是將“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看似熱鬧的課堂實際并沒有一點點效率,課堂依舊是教師主宰,學生的主體性還是沒有體現。從以上問題中不難看出,教師的教學方法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健康的發展。
一、將數學和生活相聯系,讓生活問題走進數學課堂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應力求使學生體驗數學在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出發,使學生能夠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一些問題,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讓學生從周圍熟悉的環境中理解數學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充分展示數學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有關“集合”的知識時,在課下,我們經常聽見不少學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就可以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數學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體現。如,家庭中有彩電的占96%,有冰箱的占87%,有音響的占78%,有空調的占69%,請問四件電器都有的家庭最少占多少?在教學中,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教學內容聯系在一起,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受到數學的無處不在,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滲透函數建模思想,樹立應用意識
函數是一個典型的數學模型,很多數學問題甚至實際問題都可以轉化為函數來解決。函數是貫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且,數學思想是數學的精髓,數學試題是可以靈活改變的,但數學思想卻是不變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滲透函數建模思想的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某品牌化妝品生產企業為了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擬在2012年度進行一系列的促銷活動。經過調查,化妝品的年銷量x萬件與年促銷費用t萬元之間滿足:3-x與t+1成反比例。如果不搞促銷活動,化妝品的年銷量只能是1萬件。已知2012年生產化妝品的固定投資為3萬元,每生產1萬件化妝品需再投資32萬元,當年每件化妝品的零售價定為“年平均成本的150%”與“年均每件所占促銷費的一半”之和,則當年的產銷量相等。
(1)將2012年的年利潤y萬元表示為促銷費t萬元的函數;
(2)該企業2012年的促銷費投入多少萬元時,企業的年利潤最大?這既是一道與生活有關的試題,又是一道與有關函數建模思想有關的試題,當教師引導學生準確地解答此題之后,還要樹立應用思想,讓學生掌握數學的精髓,使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三、創設自學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自學是學生不依賴于教師,獨自、自覺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要環節。自主性是學生能夠學好一門課的基礎,作為學生我們不能時時刻刻地等待教師去指揮、去引導,教師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都能完完全全地了解,而這就要靠我們的自覺性。所以,在學習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愿意自主探索,愿意在數學的世界里找到自信,找到樂趣。而且,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自己嘗試,自己去獨立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積極性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成功,感受到教師的信任,最終形成和諧的教學環境。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素質教育,我們的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讓學生單純地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而且能夠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才是數學價值的真正體現,所以,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實現高效數學課堂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柳青.充分挖掘生活元素,提高數學課堂效率[J].教育科研論壇,2008(03).
[2]呂恒梅.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自學能力[J].快樂閱讀,2010(11).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