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按照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這就要求語文教學必須依據語文學習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注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提倡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方式,能夠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學習等。
關鍵詞:轉變觀念;優化;小學語文
一、自主探究,學會學習
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特質,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自己的疑問。如,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喜歡的問題,自主探究,自主實踐,從而讓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必須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聽,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巴去表達,最后還要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然后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其次,探究伙伴的疑問。探究伙伴的問題,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踐觀察發現,對于伙伴的疑問,學生往往能積極主動探究實踐,形成互動機制,增強競爭意識。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教師還可以促進學生在團體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形成合作規范的學習環境。
二、強化引導,學貴得法
教師在教學和學法上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例如,教給學生一定的概括方法,讓學生善于概括,也就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善于把老師在課堂中教的概念、原理、知識等記下來,而對那些難以理解的概念,則可以通過查資料來說明,加深理解。同時,每學完一個單元,自己可以把這一單元的基本知識、技能系統地歸納整理,這樣不僅利于歸納整理知識點,而且還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同時提高他們的歸納能力和自學能力。又如,可以引導學生善于記筆記,特別是能夠把自己對老師講的這節課經過思考得到的體會簡要記下來。就如波利亞說:“如果沒有反思與總結,同學們就錯過了解題的一個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過回顧所完成的解答,通過重新考慮和檢查這個結果以及得出這個結果的路子,同學們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所以說,在學法指導上教師應該多花工夫,多花時間,不斷地總結經驗,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找準切入點,突出能力訓練
語文教學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就需要在語文訓練過程中得以實現。為此,課堂教學就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對學生的能力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應該徹底改變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和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而采取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
四、與時俱進,創新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優化教學活動,必須活化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教材,語文教師必須嚴格按照語文教學新大綱的要求進行上課,同時,語文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再組合和排列,重新編排,形成學生樂于接受和易于學習的教學內容,這樣就會活化語文的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的思想就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參考文獻:
方義政.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轉變教學觀念[J].教學藝術,2012(7).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霞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