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美術審美能力,即對各種美術的審美價值進行分辨、品評時所必需的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一個人美術審美能力的高低,對其美術情感的豐富程度和精神境界的高低也是有著很大影響的。因此,美術教學應該尤其重視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
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覺得發展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教學策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的美術活動興趣,帶領學生走進藝術生活
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愛好,是引導學生走向美術審美、發展美術審美能力的第一步。實際上,學生大多是喜歡繪畫的,然而他們對美術課卻沒有太多的興趣。分析起來,主要原因:(1)教材中的美術知識困擾學生,使他們對美術課失去了興趣。(2)教材的選材與學生的生活現實反差大,教學內容不能貼近校園生活,不能點燃學生的情感。(3)教師的教學觀守舊、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沒有新意,缺少活力。因此,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美術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壓縮現行教材中專業性強、難度大的基礎知識,多選擇貼切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內容;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學生美術審美能力、審美素質的發展為本,在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愛好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鑒賞作品、體驗美術并創造健康的美術生活,要創造有益于學生美術興趣、志趣形成的文化藝術環境。
二、積極創設美術實踐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美術課的教學過程應是實踐的過程。”學生審美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主要來自于美術實踐活動。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美術活動。要激起他們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敢于對美術生活發表自己的見解;要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賞、畫、說、想、實踐創作等美術活動,增強美術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要發揮電教手段的輔助作用,用幻燈、音像等多媒體創設精品美術欣賞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視聽覺相通的立體緯度的審美體驗,進而提升美術審美能力和創造美術美的能力。要廣泛開展校園美術藝術活動,指導學生創造性地表現美術、感悟美術和制造美術,豐富學校的美術生活,發展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
三、創新美術學科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美術審美創造能力
美術審美能力的核心是美術審美創造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美術審美創造能力是美術教學的最高目標要求。要培養美術審美創造能力,首要的是改革以往臨摹的僵化的教學程序,探索適合美術審美創造能力形成和發展的新型美術教學模式。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應轉變美術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人格,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學生不再懼怕教師,才能逐步形成有利于美術審美創造能力養成的教學心理環境。其次,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加深美術情感體驗,完成理解美術、表現美術、創造美術等諸多教學任務。在教學法的選擇上,要面向全體,力求使每個學生的審美心理和情感都能得到誘導和陶冶。
四、提升美術教師自身美術審美素質,加強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自己首先對美術應有深刻的理解,要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和專業素質,具有較扎實的教學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美術教學科研能力,并能很好地掌握現代美術教育教學技術手段。具體來講,應具備下列素質:
1.要具有一定的美術文化素養。美術教師要善于從文學、美術、曲藝、說唱音樂、戲曲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還應開闊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美術藝術文化,使自己的美術文化修養得到充實。
2.要具有一定的繪畫技能。美術打動學生心懷,激發學生共鳴,可以是來自畫展、競賽等媒體的烘托、感染,但最具激發力和持久性的還是來自美術教師的教學繪畫。因此,美術技能較強的教師,一般能較好地完成美術審美能力培養的教學任務。
3.有一定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力。隨著教育的現代化,美術教師要用新知識、新科技手段武裝自己,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能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目標和已有的美術資源,創造性地為學生設計適宜的學習程序,指導學生形成較強的美術審美能力。
4.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藝術的生命在于創造。只有能啟迪智慧、培養創新精神和樂觀向上生活態度的教師,才是學生喜歡的美術教師。
總之,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有貼近生活的教材、寬松的教學環境,以及有激情和才情的教師指導。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白水洋鎮黃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