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高效課堂建設中個人的六點做法。另外,關于高效課堂的判斷標準,個人認為應該有課堂反饋,沒有反饋就沒有判斷依據。而且,課堂反饋中學生達標率是唯一的判斷標準。
關鍵詞:教師魅力;提問設計;課堂反饋;留白
現在關于課堂實效性、建立高效課堂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豐富。百度搜索“高效課堂”可以找到相關結果約6,480,000個。李炳亭,新浪博客資深博主,在博文《高效課堂解讀(最新)》中提到了高效課堂的內涵、靈魂、高效課堂建構的兩個關系、高效課堂強調“三段一體”、高效課堂“課中”注重教師“四主”、高效課堂的五個教學原則、高效課堂的六個基本觀點、高效課堂具體操作的七個“技法”、高效課堂的八大妙處、高效課堂推進“九步”程序。在借鑒學習這些優秀觀點和做法的同時,我的做法有六點。
一、重視生物科學新的科研成果,并將其引入高中生物課堂中,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表現學識魅力
關注生物科學新的研究成果,引入高中生物課堂中,與相關知識相聯系,引導學生形成各種科學理論是不斷發展的觀點。
我比較喜歡看《參考消息》。它的第7版是科技前沿。有很多生物前沿報道,比如,《科學家創造替代遺傳物質》2012-4-21 20:59:26來源:《參考消息》【英國《衛報》網站4月19日報道】“科學家創造出可以像DNA那樣存儲信息、進行代際進化的人工遺傳物質———這一成果有望推動醫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究,并揭示幾十億年前分子是如何復制并組合成生命的。”在講必修二第三章第三節《DNA分子的復制》時,將之作為課外資料,講給學生,引起學生極大興趣。
二、注意環節過渡,包括過渡語言和提問的設計,使整節課新知識的引出流暢
在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一節《種群的特征》中,給出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后,引出其他特征時,采用樣方法、標志重捕法,調查自然界中各生物種群的密度,那么直接影響該種群密度的因素有哪些呢?”這時給出2010年中國人口數量統計表,(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城鄉人口變化比率、各年齡段比例、男女比例),進而引出其他特征。實際上,教材中關于環節的過渡語言大體已經給出,注意參考一下,關鍵是備課時要注意提問的設計。
三、注意“留白”,給學生消化知識的時間,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根據提出的問題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再度深化
那是去年,進修校教研員來學校督導。我講光合作用的過程時,在黑板上,畫出光反應、暗反應過程圖,其中電能轉化成能儲存在ATP和NADPH中環節,是我的得意之筆。然后就是學生口頭回答填寫多媒體展示光反應、暗反應在物質、能量的變化以及反應場所、條件的表格。課后在評課時,教研員在表揚我光合作用圖解設計得好時,提出來:“為什么不給學生留出3~5分鐘的思考記憶時間呢?就像作畫時,留出一點空白,給人以遐想的空間。”特別的震撼,真的,當時聽到這句話,我的感受只能用震撼來形容。
四、高效課堂的標志——學生反饋的高過關率
教學中要精心設計學案,注意課堂反饋。根據當節課的目標設計配套習題,通過學生的回答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補充總結。一節課下來,必須了解學生的目標過關率,否則講得再好,再流暢,也不是高效課堂。10月25日,我的評優課課堂中,設計了10道選擇題,用時5分鐘由10名同學回答,正確率百分之百。通過答題反饋的情況來看,這節課效率就不低了。如果連學生的掌握情況都不了解,何談高效課堂呢?
五、及時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做好記錄
關于教學反思,相關研究太多了,包括課前、課中、課后,包括情景設計、導入、環節過渡、問題設計、學生反饋及處理,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等,意義不再解說,同行們都應知道。
但知道不等于重視,不等于堅持。為什么現在一線教師寫論文費勁,我們是守著金山要飯吃呀!動筆寫反思吧,就像我們開始寫日記一樣,就像背唐詩一樣。堅持下來,論文也就會寫了,課堂效率也就出來了。
六、給學生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
即使是班主任,要注意上課時,不能把班級瑣事帶到課堂中去。(1)調節好情緒、面帶微笑、腳步輕快地進入教室。(2)引導學生的注意力,盡快進入到這節課中去。如果每節課準備都很充分,課堂氣氛自然活躍。
有了這些,學生愛上你的課,課堂自然就是高效的。
(作者單位 北京市大興區采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