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可是課堂提問也是有技巧可言的,有效的問題方能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根據提問的目的及作用或者根據所提問題的不同類型而將問題進行分類,從而在數學課堂中選擇恰當的問題進行提問,以通過有效提問來構建高效課堂,最終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提問能有效促進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因而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注重問題對學生思維活動的激發以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課堂提問;問題類型;高效課堂
課堂提問是當堂檢測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成為廣大數學教師極為青睞的一個教學環節。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根據提問的類型來設計具體問題呢?對此,筆者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類型有很多種,如以識記知識為主的復述性提問、以鞏固知識為主的理解性提問、以探求知識為主的探索性提問、以導入知識為主的鋪墊性提問、以檢測知識為主的效果性提問以及以總結知識為主的概括性提問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先掌握這幾種提問類型,方能在教學時根據教學內容等實際需要來進行提問,從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決來深入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以下筆者就幾種不同的提問類型做簡單分析。
一、以識記知識為主的提問
這類提問可以理解為復述性提問,也就是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來對教材的相關概念、定理、公理等進行口頭復述,其提問的目的就是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的概念、定理等識記性的知識,這類提問一般要求學生能熟記相關知識,因而教師在進行此類知識的運用時可事先通過提問來考查。這類提問多多少少總有些死記硬背的嫌疑,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不主張常采用此類提問類型。因為這種類型的提問往往導致學生對知識形成刻板的認識而難以靈活運用,不能有效地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也無法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但在必要時,也可采用這種類型的提問,以督促學生熟記相關知識。
二、以鞏固知識為主的提問
這類提問可以理解為理解性提問,也就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而進行的提問,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相關知識。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極為有限,對于新學的知識并不能馬上吸收、馬上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來設計一些不很復雜的以鞏固知識為主的理解性問題,讓學生在解決相關問題的同時,有效鞏固所學知識,并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及掌握。此類提問的好處在于能有效鞏固舊知識,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得到有效深化,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廣泛采用此類型的提問,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知識。
如教學“圖形的旋轉”的相關知識,在學生學習了旋轉的概念及基本性質的基礎上,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掌握這一知識點,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問題來進行課堂提問,讓學生在當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如教師可以提出“給你一個圖形,你如何畫出它的旋轉圖形”等問題來進行提問,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并對其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以導入知識為主的提問
這類提問可以理解為鋪墊性提問,也就是在即將學習新知識時,為了有效導入新知識的學習,教師設計相關的問題進行提問,其目的就是導入新課,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新課導入時采用鋪墊性提問是將學生引向新知識學習殿堂的有效手段,有了一定的鋪墊,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就能更快地接收,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并且在導入新課時進行相關提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在新知識的學習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可以大量采用此類鋪墊性提問,以幫助學生更快地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仍以圖形的旋轉教學為例,在生活中,與圖形的旋轉有關的事例比比皆是,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事例來進行導入。如:“鐘表的時針總是在不停地轉動著,那么從3時到6時,時針轉動了多少度呢?風車車輪的葉片在風的吹動下,不停地轉動到新的位置。這兩種轉動有什么共同特點?”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更快地融入之后的課堂教學中。
四、以探求知識為主的提問
這類提問可以理解為探索性提問,也就是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如何解決問題的提問,其目的在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幫助他們積極自主地進行學習,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此類問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使用應是少而精的,旨在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來進行其思維的啟發,且提問時要注重問題的層次性,避免提問的梯度過大或者過小而達不到提問的效果,達不到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思考的目的。因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采用此類提問時,要注意所提問題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解題的思維,這樣才會達到給學生以啟發的目的。
如,教學概率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這樣的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索:在一個袋子中裝進6個黑球,4個白球,球的形狀、大小、質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見球的情況下拿出一個球,拿出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是否一樣大?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使拿出的黑球與白球的可能性一樣大?這樣,學生就可以結合所學知識積極思考并解決相關問題。
五、以檢測知識為主的提問
這類提問可以理解為效果性提問,是指教師完成教學后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以此來檢測課堂教學效果。這類提問主要是實現信息的反饋,即教師通過提問來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這類提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是較為常用的提問類型,因為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如果學生完成了新知識的學習卻還不能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不能將知識進行運用,那么無疑是失敗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效果性提問,可以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及時以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等的方式進行補救,這樣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這類提問主要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如教學了平移及旋轉的相關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進行一些簡單的圖案設計,以此來檢測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此外,還有以總結知識為主的概括性提問,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知識概括能力,從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此類提問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不容忽視的,有效的提問能促進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因而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務必掌握相關的數學提問類型,從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需要設計相應的提問,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徐遠平.淺析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類型[J].教育教學論壇,2012(8).
[2]倪櫪.新課標下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提問[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
[3]謝友福.淺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8).
[4]張艷芬.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怎樣做到有效提問[J].新校園:學習版,2012(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