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消滅貧
杜魯門總統在1949年的就職典禮上說:“世界有超過一半的人生活在貧困之中,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減輕這些人痛苦的知識和技能。”盡管比杜魯門所預想的時間要長,但近些年人類在擺脫赤貧問題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1990年到2010年,發展中國家的赤貧人數下降了一半,從43%降到了21%,總人數超過10億。
過去20年世界減少了10億貧困人口,但今后20年再消滅10億貧困人口將變得更加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貧困重災區在印度和非洲,而這些國家不太可能復制中國的成功。另一個原因是過去幾年把人們的生活標準提到每天1.25美元相對容易,因為有太多的人低于這個標準,當經濟增長稍稍惠及窮人一點,就可以幫助很多人超過這個標準。但是隨著低于官方貧困線的人越來越少,讓更多人生活水平超過這個標準就變得更加困難。
盡管應該謹慎,但實現降低貧困的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世界現在知道該如何削減貧困。許多有針對性的政策都很有用,比如基本的社會保障網絡以及類似巴西“家庭津貼”這樣的現金轉移計劃。另外還可以廢除一些現有政策,比如印度尼西亞給中產階級提供燃油補貼,以及中國限制社會公平的戶口制度。然而最重要的削減貧困的辦法是開放市場,讓窮人變得更加富有,這意味著世界各國應該實現自由貿易,正是全球化的經濟政策,幫助發達國家變得富裕并讓最貧窮的人擺脫貧困的。
《財經》:換檔經濟調
初夏時節,數據警示:49.6%!剛公布的5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初值,創最近七個月以來新低,這也是自去年12月以來,這一數據首次跌破“榮枯線”,各界一時矚目。
在經濟界,中國制造業PMI被看作是監測實體經濟冷暖的溫度計,從匯豐報告的單項數據看,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就業、采購庫存等指標都位于榮枯線下方,制造業景氣低迷。此前,匯豐制造業PMI自今年1月以來一路下滑。
此前樂觀預期二季度中國經濟走強的投資機構,近期開始變調。日前瑞銀將2013年中國GDP增速預測下調至7.7%,且擔憂經濟增長將比此前預計的更疲弱。摩根大通將增長預期下調至7.6%,匯豐下調至8.2%,渣打下調至7.7%,總體上基本是更不看好。
不過,在看似晴轉多云的經濟天幕,仍有幾縷陽光透射。中國4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高于3月;4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加快;水泥產量同比增長8.7%,高于3月的6.9%。加上鐵路投資提速,公共設施投資、在建項目表現強勁,預示二季度經濟回升仍有樂觀苗頭。
在經濟專家們看來,今年1月至4月中國的宏觀經濟數據出現了某種背離,這干擾了宏觀分析,亦凸顯宏觀政策調控的難度。這種背離表明,中國經濟處于舊的增長動力式微、新的增長動力有待培育的“換檔期”,暴露了中國經濟的轉型陣痛與調整掙扎。由此,延續多年的宏觀政策調控慣性,亦到了改弦更張之時。放松市場管制、引入民間活水、轉變政府職能,更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