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體估值和漲幅都較大的背景下,本周創業板和中小板終于出現持續調整,部分前期漲幅較大的小盤強勢股出現持續調整,如前期漲幅較大的文化傳媒板塊中的光線傳媒,繼上周調整后本周繼續調整;漲幅翻倍的新文化也在近期出現持續調整;前一強勢板節能環保板塊的脫硫龍頭股國電清新和水處理行業強勢股萬邦達也不斷下跌;電子信息板塊方面,今年智能手機龍頭股歐菲光從上周開始也出現調整。
部分前期被游資大肆炒作的科技概念股也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如3D打印龍頭股,從高位調整已超過20%;中小板的新能源汽車龍頭股比亞迪在上周三創歷史新高后也跟隨中小板出現調整;LED龍頭股士蘭微和移動互聯網龍頭掌趣科技也出現高位放量調整。
始于去年12月初開始的創業板從585點一路上漲到1091點,創業板估值也向50倍PE逼近。在資金瘋狂炒作中,創業板的風險逐漸體現,其估值遠超主板,甚至是后者的4倍多,在世界主要資本市場,盡管成長性或有一定的估值溢價,但差距遠沒如此之巨。市場對創業板的拉升有兩種解釋和未來走向判斷。第一種是創業板的暴漲完全是資金推動的,其目的是在經濟數據還不支持大盤周期股拉升背景下,炒作符合國家產業轉型政策的新興產業科技股,并拉高為大小非解禁減持創造條件,未來調整風險巨大和時間會較長,利益推動形成了較高的投資風險;另一種觀點是,未來中國經濟轉型是戰略發展的需要,符合產業轉型的創業板將持續上漲,并與主板的估值差距將維持在高水平,或還將進一步加大。到底未來創業板或中小板會走出哪種趨勢,現在的確還很難判斷,這取決于市場主力資金的投資邏輯和相關產業能否出現高增長以支持相應的高估值。
還是以筆者前期最為看好的節能環保板塊和文化傳媒或移動互聯網板塊為例,12年水處理和廢固處理增速都超過30%,大氣治理和監測由于受近期政策的扶持,增速也有望超過30%,相關行業業績增速在未來幾年有望持續保持高景氣,也就是說相關行業競爭力強的龍頭個股,只要業績增長超過30%,那即使PE保持在40倍左右也是可以堅定持有的,相反如業績增長出現下滑,而PE有達50倍以上的一些業績較差的個股應該堅決拋棄。
同樣,文化傳媒和移動互聯網文化傳媒板塊一季報業績增長迅猛,其中更是有4家實現業績翻番,所以部分個股即使現在的PE 達到50以上,從中長線看還是可以持有的,特別是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個股。
隨著六月的到來,中報業績浪也有望展開,業績預增和成長股有望被資金重新關注,中報業績超預期的華菱星馬近日被大幅拉升,小盤股表現未來也有望分化,應規避無業績支撐的科技概念股,關注中報業績增長的估值合理的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