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市場運行節(jié)奏與我們預期相符,維持平穩(wěn)震蕩格局,雖然市場分化現象變得很復雜,但思路準確的話,完全可以輕松跑贏指數,節(jié)奏把握好的話,還可獲得超額利潤。從指數的角度看,本周所受到的干擾因素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海外股市的動蕩,上期報告指出日經指數已經中期見頂,本周再度出現重挫。但A股的整體穩(wěn)定性并未受到實質性的影響,這說明市場的上升潛力依然存在,但對于后市的上漲節(jié)奏我們認為是慢牛走勢。
主板指數目前很難反映市場的真實運行情況,最客觀反映市場的是深綜指,目前深綜指已經突破了前期高點的壓制,依托均線系統(tǒng)穩(wěn)步向上,價量關系保持非常理想,這是我們對指數技術面的體會。上證指數和滬深300目前已經缺乏參考意義,原因在于權重股、周期股似乎被市場邊緣化,但這些個股目前受到估值面的支撐,加上本身就沒漲,因此,很難有下跌的空間。主板指數恰好給個股操作提供了“安全墊”,這種指標股搭臺、中小盤股唱戲的局面被市場主力演繹得淋漓盡致。這就是第一種分化,大盤股和中小盤股的分化。
第二種分化來自于中小盤股內部,我們注意到,一些最近漲幅巨大的一線成長股開始出現調整,但股價處在低位的二線成長股開始崛起,有效地彌補了板塊的人氣,創(chuàng)業(yè)板指數、中小板指數的整體表現也相對穩(wěn)定。一線成長股和二線成長股的區(qū)別在于預期的穩(wěn)定性,一線成長股業(yè)績表現是最確定的,但由于漲幅巨大,很可能已經透支了中期的業(yè)績表現,因此出現調整是很正常的。二線成長股業(yè)績增速的確定性比一線品種差很多,但優(yōu)勢在于股價沒有被炒作,而且現在距中報披露期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加上一線品種的榜樣作用,因此,出現強勢表現是很正常的熱點方向,這種炒作邏輯還將在未來兩周左右的時間里起作用。
現在唱空一線成長股的言論很多,對此我們并不認同,短期漲幅巨大不假,需要調整也不假,但市場主力的炒作方向沒有任何問題,它符合經濟、政策以及市場面的所有條件,炒作邏輯上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沒有新的政策方向出來,全年很可能都是這樣的方向。我們說過,阻礙其上漲的最大因素來自于IPO重啟,目前已經基本確定8月份之前很難實現,因此,市場主力還會繼續(xù)在成長股中做文章。
我們這樣分析并非完全忽視風險,從基本面而言,成長股的不確定性來自于業(yè)績增速本身,而并非估值因素,一個即將進入高速成長的行業(yè),其中的公司大多數都處在業(yè)績盈利的低點,而這個低點就是拐點,市盈率也許比較高,但卻是最好的投資機會。相反,如果一個行業(yè)處在景氣度末期或者開始下滑初期,它的盈利才是最高的,對應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市凈率也是最低的,但這些公司已經沒有空間了。因此,我們不能完全按照估值、漲幅去否定一個板塊,關鍵是要判斷一個板塊的業(yè)績增速能否達到預期甚至超預期,如果只是炒概念,后市風險是相當大的。
我們必須要承認,現在有相當多的成長股就是在炒概念,所以,在選擇上要特別小心,必須精中選精,關鍵是強調業(yè)績增速的確定性。從中小板和創(chuàng)業(yè)板的炒作軌跡上看,我們有以下假設,現在的局面是一線股的調整正在進行,二線股有迎頭趕上之勢,關鍵是二線股中業(yè)績增速的確定性并不高,其中相當比例的個股是在炒概念,在這種背景下,謊言也有被戳穿的時候,人們經常說,海水退去,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如果有這樣的假設,那么中報就是戳穿謊言的最終時間點,換句話說,在六月下旬,中報披露即將開啟之際,成長股將可能迎來一次全面退潮的過程,二線成長股懼怕中報,出現上升勢頭拐點,一線成長股進入到調整的最后階段,兩者共振很可能會出現大幅調整,這是需要大家提前注意的,在此之前,應該不會存在太大問題。
至于周期股,在預期宏觀經濟全年平穩(wěn)筑底的背景下,很多機構認為藍籌股、周期股無任何機會可言。我們與其他機構的不同觀點是:經濟面的表現確實不支持周期股起大行情,但如果基于制度假設,但仍不能排除周期股走出“制度性反彈”的行情,這個制度性指的是優(yōu)先股制度,根據媒體報道,肖鋼上任兩個月后,推進5家公司作為優(yōu)先股試點,并于5月底前將方案上報國務院。
公布優(yōu)先股推進流程的三個層次:首先是國務院出臺相關解釋文件,其次是各部委出臺相關規(guī)定,最后是交易所出臺相關細則。從中可以看出,優(yōu)先股制度已得到國務院領導的首肯。這個制度是和國際接軌的創(chuàng)新制度,如果嚴格貫徹落實,將對股市構成重大利好,對周期股的也形成相當大的利好作用。消息的本身確實很正面,至少佐證了我們IPO繼續(xù)押后的判斷,管理層說發(fā)行制度改革將和IPO重啟一起進行,這樣有助于主板指數走出“補漲行情”,鑒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建議逐步逢低加大銀行股的配置。
綜合而言,目前藍籌股、周期股大面積走強的概率偏低,中小盤成長股的分化仍在繼續(xù),因此,對于指數而言,最可能演繹一種慢牛爬升走勢。因為藍籌股、周期股沒漲,所以,上證指數2300點上方的密集成交區(qū)所產生的壓力,并非像想象中那樣大。市場將進入六月行情,根據我們的假設和分析,上半月的走勢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月初將公布官方PMI,從周五的走勢看,但預計不會產生很大的殺傷力。而進入六月下旬要特別小心,主要的假設是,二線成長股中很多個股難以經得起中報業(yè)績的考驗,周期股中也有相當比例的個股低于預期,因此,指數的壓力將在中報披露之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