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濟南,在老舍的筆下是“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心里裝著老舍對濟南冬天的描繪,在一個冬日,我踏上了去濟南的旅程,去看看濟南的那些山和水。
現存最早的單層石塔——四門塔
來到濟南,首先去了四門塔朝圣。這個地方其實離濟南市中心還是比較遠的,大概有29公里,有公交車67路直達,但要坐好多站才可以到。
四門塔位于濟南南部山區,地處柳埠國家森林公園。由于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所以景區三三兩兩的沒有幾個人,尤其是在景區的后山部分,有很多元明清時代的古塔遺跡,隔幾十米一座。在這樣的地方,走著走著就會突然心生涼意。
四門塔在中國建筑史上是赫赫有名的。這座看上去不太宏偉的四門塔,其實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亭閣式單層石塔。它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此塔身通高15米左右,每邊長七八米。四面各有一半圓形拱門。檐部挑出,相疊五層。塔頂用石板層層收縮疊筑,成四角攢尖方錐形。
千佛山——覽泉城景色
千佛山就在濟南市郊,是一處很有趣的地方。名曰千佛,其言不虛。山里有觀音、彌勒佛、十八羅漢等塑像,都非常巨大,其中彌勒佛和觀音像都高十幾米。
去時正好剛剛下完雪,雪后的千佛山非常美麗。遠望白雪覆蓋著的千佛山在朝陽下銀光閃爍,和周圍的山巒相互輝映。山頂的風也很大。石階很滑。通往最高峰的路,基本已不能稱為路了。就是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石塊。不過比起華山來,我想還是小巫見大巫吧。
趵突泉——天下還有比這個更有名的泉么
作為北方園林的趵突泉公園,風格和南方園林大相徑庭,它不是那么著眼于細部,而是借著泉眼里滾滾涌出的活水,有聲有勢地把一塊靜僻的寓所突顯出來。汩汩流淌的泉水繞過庭院,流過畫廊,匯聚在樓閣的下面,感覺十分詩意。
最不容錯過的當然是聞名遐邇的趵突泉,小時候就聽說過它的名字。據說,趵突泉的泉水噴涌而出,可以高出水面數米,其雄壯奔放,讓人驚嘆。有詩云“云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可見其蔚然景觀。但是這幾年,大概是因為四周群山的植被被破壞,濟南的泉水在萎縮,就連曾經壯烈豪邁的趵突泉,如今也只剩下這樣了……
不過,就是這樣自然形成的泉眼景象,還是很少得見的。泉城四面環山,周圍山上的泉水匯入地下,聚集到此處,找到“破殼”的地方便噴涌而出,這便是城內多泉的原因。
大明湖——休閑的好去處
正是冬天,大明湖此時頗為衰敗。但想想冬天的西湖,景象也不會比這里好多少。大明湖北岸有鐵公祠、北極閣等名勝古跡。鐵公祠經年累月,瘡痍滿目。鐵公一生淡泊明志,寄情于山水之中,晚年窮困潦倒,隱居在湖畔。
時值12月底,濟南城內的泉水卻籠上一層白霧似的。聽當地人說,冬天的泉水竟有十幾度,并且一年四季都很清澈。相對于室外零下幾度的氣溫,這簡直是奇跡,開始我以為趵突泉公園可能是做了地熱,所以水才冒白霧。后來到了大明湖一帶才知道,原來這里的水溫竟然這樣高。
也許是濟南的地質活動導致了這樣的結果,不過,濟南的水的確給我這個外鄉人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改編自博文《老舍眼中的冬天——濟南》,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