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節目辦得好壞,決定著電臺、電視臺的視聽率和輿論作用以及媒體的發展前景。媒介間的競爭主要是新聞信息領域的競爭,新聞節目是競爭的“主戰場”。對于電視臺來說,它的新聞節目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滿足受眾日益增長和多樣化的信息需求,決定其未來是否能夠在劇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本文借鑒前人對電視新聞理論的研究,著重探討電視新聞的個性、共性規律以及電視新聞節目的主要類型、報道方式、報道要求。
【關鍵詞】電視新聞 節目類型 報道形式 報道要求
信息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觀眾的求知欲逐漸增強,電視新聞不僅要及時傳播國內外大事、反映輿論、傳播輿論,還要以深度的報道、言論來影響、指導輿論。因此,電視新聞節目以何種類型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對于新聞的傳播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了解電視新聞節目的類型,先要對電視新聞的概念及個性、共性規律進行初步探討。
一、電視新聞的個性特征
電視新聞具有聲形并茂、音畫結合的特點,它不同于報紙和廣播,因此,如何認清與利用它的個性特點及優勢,如何樹立電視觀念,完整準確認識電視形象化傳播,指導新聞節目采攝制作,便成了電視新聞業務研究中的基本立足點。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的電視與報紙、廣播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促使業界更加深入地研究電視采攝編播等各項業務,更好的發揮電視新聞的特點與優勢。
二、電視新聞節目分類
(一)類型
在“電視新聞分類和界定”的研討中,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認真分析探討,較集中的意見是把電視新聞節目分為三大類:消息類新聞節目、專題類新聞節目和評論類新聞節目。各類節目中有多種報道傳播方式與節目形態。
(二)各類電視新聞節目特點與報道要求
1、消息類電視新聞節目
(1)特點:它在電視新聞性節目中處于重要地位,是新聞性節目中的骨干。消息類新聞是電視臺實現國內外要聞總匯的主渠道,是觀眾了解國內外大事的主要窗口。一旦發生有價值的事,它就會捷足先登,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傳播。用客觀事實,形象地、真實地,“短、頻(廣)、快、活”地傳播,是它的基本特點。
(2)報道形式:電視新聞語言的多符號,傳播技術的現代化為報道形式的不斷發展創造了條件。主要有口播新聞、圖片新聞、影像新聞、字幕新聞、訪談新聞和現場報道等。
2.專題類電視新聞節目
(1)特點:專題類電視新聞是綜合運用各種電視表現手段與播出方式,深入報道某一重大新聞事件或某些具有新聞價值如廣大觀眾所關心的典型人物、經驗,新出現的社會現象以及某一戰線、地區新面貌等題材的新聞報道形式。
(2)報道形式及報道要求
①專題報道。專題報道是專題類新聞中承載深度報道內容的重要形式。從題材內容來分析,專題報道可以分為以下類別:
典型報道。對在一定時期內產生的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進行重點報道。要使典型報道真正為觀眾所感悟、所接受,就必須克服模式化、重視個性化;注重思想引路而不是經驗領路;要拓寬報道題材。
重大新聞事件的現場報道。重大新聞事件指突發事件、災難性事件、具有重大意義的某項行動等。每逢重大新聞事件發生,消息類新聞以最快的速度報道,同時以連續報道的方式,及時向觀眾作最新動態的連續報道。
重大新聞事件的總結性報道。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對同一天,同一時間發生在不同地點的事件的總匯;二是把追蹤重大新聞事件發生過程中每天的最新報道在事件結束后,重新匯總精選材料編制而成;三是以事件為源頭,或以時間發展為線索,既對事件進行總結和回顧,又對事件進行相關內容的鏈接或拓展。
②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的思辨性報道。思辨性報道是專題報道作為深度報道的重要典型,它是現代新聞觀念在專題報道中的體現,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與典型報道一人一事不同,它是對社會問題、社會現象的分析、思辨。這種類型的專題報道,需要記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增強對新聞事物的分析、綜合、歸納和演繹的能力,對復雜事物的比較與鑒別,抽象與概括的能力,要加強哲學的思考。
③新聞調查報道。新聞調查報道是專題類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類別。需要記者通過調查去挖掘,要掌握翔實的材料;在采訪中展現調查過程;要客觀地報道事實,融觀點于調查過程中;要讓觀眾參與思考;要層層展示,步步取證,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
④電視新聞專題訪談。新聞性題材的電視專題訪談也是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形式,通常叫電視專訪。專訪可以做為一個完整的節目播出,如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面對面》;也可以在新聞節目中作為一個小欄目播出,如《東方之子》。專題訪問的成功關鍵在于采訪對象的選擇和記者、主持人的提問水平。《面對面》對采訪對象的認識另有一番見解,原制片人王志曾說“下工夫就在一個‘人’字,如果新聞里沒有核心的人物,《面對面》無法生存”。
⑤新聞性談話節目。新聞性談話節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請嘉賓和觀眾,就群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平等的對話交流方式,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觀點和見解。談話節目以語言為傳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是由主持人、嘉賓共同參與,直接對話完成的。選擇好話題,現場參與談話的對象——嘉賓和現場觀眾,以及主持人對節目成功與否都有重要作用。主持人作為駕馭整個節目的核心,它對話題的組織、理解的水平和機敏的現場控制能力對節目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3、評論類電視新聞節目
(1)特點:評論類新聞節目是就新聞事實發表議論、見解的節目類型,它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報道事實,還要通過對具體事實的分析提示,闡明對于事實的見解、態度,借以影響、引導社會輿論。評論類新聞節目是電視作為新聞媒介的旗幟和靈魂,它代表電視臺的政治思想水平。
(2)報道形式及報道要求
①電視新聞評論。電視新聞評論是對新聞事實直接作評論的節目。它有明顯的立場、觀點,直接反映評論者或電視臺的觀點、主張,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它可分為:
電視短評。是在消息報道后,對有評論價值的新聞配上編者按語等,由播音員播念。在新聞雜志節目中,則是以新聞主持人對消息新聞進行簡短評說。
評論員評論。評論員評論是電視評論員或特約評論員,就當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或重大新聞事件、社會現象,直接面向觀眾表示的意見、看法、立場和態度。
電視評論。通過單個的事物,揭示其全局、整體的意義,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局部看整體。
②電視新聞述評。這是敘述新聞事件與發表議論相結合的議論形式。述評性評論作為一個完整的電視評論節目一般是由主持人主持的,在新聞專欄中播出。在節目中,既報道了事實的真實情況,又對事實進行分析與評論;既可以夾敘夾議,又可先展示記者對問題的調查,讓觀眾弄清事態的來龍去脈,最后集中議論,以事實作為評論的基礎。
③談話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2003年央視開播新聞頻道,推出了一檔純粹的新聞評論欄目——《央視論壇》。《央視論壇》不采集新聞事實,而是對新聞媒體提供的新聞事實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談論空間的內容進行評論、分析和解讀。此類節目的特點是從“用事實說話”到“借事實說觀點”;從“以事實為中心”到“以觀點為中心”;從“展現調查的過程”到“展現觀點的過程”。
結語
我們看到,在社會政治、經濟、技術條件和人的心理需求的多方推動下,電視媒介繼續追求能充分調動感官的更為人性化的信息結構,還在尋找更有創造力的新聞形態,使新聞的質地獲得更大的發展。電視從來就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這一點尤為鮮明地體現在新聞節目上。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又與網絡媒介以多種形式接軌,譬如互聯網內容直接進入電視節目,很多電視新聞欄目都開辟了網絡新聞的板塊,將互聯網數據、圖像和交互過程等直接搬進電視新聞,增加信息源的寬泛和信息綜合。譬如將互聯網的點擊引入電視屏幕,在新聞節目中利用互聯網進行及時交互,拓寬觀眾參與的面,增強新聞的交互性、選擇性等。這只是初步的變化,隨著寬帶技術的發展,電視自身的改變,電視媒介和網絡媒介之間會形成更大的溝通,相信電視新聞會有更大的發展,有更多的電視新聞節目形態出現,電視新聞也將會發生新的質變。
參考文獻
①朱羽君:《中國應用電視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②楊偉光:《電視新聞分類與界定》,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
③葉子:《電視新聞:與事件同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④鄭祖武:《電視新聞報道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⑤趙玉明:《廣播電視詞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⑥王振業:《廣播新聞與電視新聞》,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六安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