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金牌調解》為例分析了我國電視調解類節目的現狀及不足,提出增強節目真實性、擴大選材范圍、提高調解員素質、加強人文關懷意識、適度運用電視表現手段等策略。
【關鍵詞】電視調解類節目 《金牌調解》 現狀 對策
一、電視調解類節目概述
近三年來我國電視熒屏刮起一股調解旋風,省級電視臺紛紛開設此類節目,但節目質量卻良莠不齊、飽受爭議。調解類節目脫胎于情感類節目,同時具備民生節目的特點,是以解決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為目的和導向的。細觀情感類節目的發展,表現對象從名人轉變為普通人,訴求重點從呈現情感到尋求解決之道。也可以說調解類節目是現階段情感類節目的主要表現形式。從錄制形式上看,可分為演播室錄制和非演播室錄制兩種模式。演播室錄制指以演播室調解為主,輔以外景拍攝、記者調查等環節。非演播室錄制主要以當事人或求助者的生活場景為調解現場錄制節目。
電視調解類節目的出現有多方面原因:首先,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存壓力增大、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所面臨的利益之爭也越來越多;其次,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傳統的道德和倫理觀念受到強烈沖擊,但新的道德體系仍未建立,價值觀在人群中的沖突也越來越激烈;再次,節目的窺私性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人們在窺探中尋求精神慰藉;最后,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正式施行,電視媒體利用這一機遇將調解搬上屏幕。另外,限娛令的頒布也使調解類節目擁有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督鹋普{解》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分析其成功因素可以為同類節目的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二、《金牌調解》的成功因素
1、真人秀與談話節目的結合
真實問題一直是困擾調解類節目的一大疑難雜癥,特別是個別節目被爆出找群眾演員出演的丑聞后,虛假的當事人和虛構的故事情節,成為人們對此類節目最大的詬病。這顯然與真人秀的特質背道而馳。《金牌調解》始終堅持選擇真實的故事,展示真實的情感。節目取材于真實案例,邀請當事人到場調解,人物在溝通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喜怒哀樂都是真實的反應,沒有事先預設。節目選題貼近生活,真實反映了老百姓生活中的沖突和困惑,能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引發思考熱議。在現場,當事人、調解員、觀察員針對某一事件各抒己見、發表不同的觀點,也為人們處理實際生活中的矛盾提供了借鑒。節目中各種觀點相互碰撞,具備群言談話節目的特點。筆者把《金牌調解》定位為真人秀類談話節目,真人秀是表現形式,談話是其本質,提供解決方法是其價值所在。
2、高素質的調解團隊
《金牌調解》宣稱以調解糾紛、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為宗旨,實現這一宗旨的前提是它擁有高素質的調解團隊。高素質不僅表現在人員的學歷閱歷上,更表現在調解時所展現的方法策略及人生智慧上。調解團隊由一名調解員和若干觀察員組成,調解員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解決問題講求藝術;觀察團成員身份多樣,有律師、電臺主持、心理學者、青年志愿者、民政部門人員、司法干部、科研工作者、作家、大學教師等,力爭從多角度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
3、濃濃的人文關懷精神
當事人參與節目,是希望得到幫助、解決問題、走出困境。在溝通中,調解團成員應抱著平等的心態,設身處地地為當事人出謀劃策、提供建議,站在人文關懷的立場了解他們的困惑和想法、剖析問題所在,公平客觀地提供意見和建議,為最終成功調解提供可能性。這一點《金牌調解》做得很到位。當現場沖突不斷、暴力升級的時候,他們不是采取火上澆油、引發戰爭的策略來吸引觀眾,而是用溫情加智慧來化解矛盾。調解員和現場觀察員積極利用各種途徑啟發和提醒當事人,生活中不僅有不如意的時候,也有值得回憶的美好瞬間,現在和你沖突的人,也可能在其它時刻溫暖過你。例如某期夫妻對峙,妻子譴責丈夫不理解不關心自己,激烈處勢如水火、僵持不下,這時調解員適時引開了話題,讓倆人回憶美好的時光,更是現場教丈夫幫妻子擦眼淚,這種做法,讓觀眾感受到了節目出發點的善良和美好。通過緩解當事人的憤怒情緒、緩和現場的緊張氣氛,使調解繼續進行并向良好狀態發展,這有別于同類節目故意激怒當事人、制造看點的做法。節目關注矛盾,是為了解信息、以便提供適當的解決策略;適時制止沖突,是為了緩解情緒、把調解引向更好的方向。在給觀眾啟示的同時,也傳達出真善美的力量。
4、弘揚正能量
節目不以制造沖突、弄虛作假為看點,不以出賣隱私和審丑為賣點,既表現沖突,也表現溫情,堅持弘揚正確的輿論導向、價值觀和方法論,傳達出中華民族善良、包容、智慧等美好品質,樹立了電視節目傳遞正能量的典范。同時,節目設立了愛心基金,幫助有困難的當事人解決現實的經濟難題,社會反響良好。
5、情理交融普及法律意識
作為普法節目,不僅調解員法制意識要強,并且要能深入淺出地融情于理、融法于理;而且現場更有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明晰的法律咨詢和幫助。觀眾在收看的同時,會輕松地從生活實例中學到法律常識。
6、電視元素適度運用
電視節目通過戲劇化的敘事表現沖突、通過設置懸念吸引觀眾,這無可厚非,但要運用適度。《金牌調解》不以暴露隱私為興奮點、不為可看性而過度挖掘,使節目保持了良性的包裝,沒有淹沒在一片追逐娛樂性和觀賞性的滾滾紅塵中,表現不俗。
三、調解類節目存在的問題
1、嚴重同質化
隨著調解類節目的泛濫,觀眾發現同類節目的內容越來越相像,夫妻矛盾、財產之爭、親友關系等占了大半壁江山。素材來源相似成為困擾調解類節目的一大問題。
2、調解人員素質不高
調解類節目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調解人員的素質。目前來看,該類節目調解員素質良莠不齊,有些缺乏法律常識,向當事人和觀眾傳遞錯誤的法律知識;有些觀念相對落后,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得當,反而激化矛盾;有些在調解時預設立場,或偏袒弱者或道德審判,失去了調解的精髓和意義。
3、真實性飽受質疑
包含兩方面含義:①故事和人物的真實。某些電視臺為了追求收視率,把調解類節目當作電視劇來編排,希望通過演員和劇本來表現所謂的生活故事,但在包裝上,卻故意給觀眾“真人”“真事”的印象。②電視呈現的真實。作為用電視手段打造的節目,不可避免會出現電視傳播的烙印。某些電視臺對節目進行過度包裝,對事實“適當地加工”,故意放大矛盾,展示沖突的戲劇性,用沖突來制造一個又一個收視高潮。這種做法已經違背了調解類節目的宗旨。
4、偽溝通
偽溝通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調解人員由于預設立場錯誤,導致調解效果欠佳。在介入當事人矛盾的時候預設了立場,或站在某一方的立場上“義正辭嚴”地斥責另一方,或把自己作為道德制高點進行“道德審判”,這種壓制其中一方的做法,很難使身處糾紛中的雙方當事人敞開心扉,不利于促成和解。另一方面,某些節目對“調解”的理解過于急功近利,認為只有達成一致、和好如初才叫完成調解。其實復雜多變的糾葛想通過短短幾個小時的錄制完美解決,是不現實的。而電視臺為了追求結果忽略了這個基本規律,強行把大圓滿呈現給觀眾。其實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只要在調解過程中能夠幫助雙方當事人打開心門,建立溝通的途徑和渠道,就是對當事人最大的幫助。
5、侵犯隱私、人文意識淡薄
當節目內容涉及個人隱私等敏感話題時,很多節目并未善意保護、低調處理,反而為了自身的收視率和話題關注度,刻意夸張放大、火上澆油,通過挖掘和消費當事人的隱私換取自身的利益,人文意識淡薄。
四、相應的對策
1、擴大選材面
面對同質化的壓力,擴大選材面、拓寬素材范圍,已成為調解類節目的當務之急??砂堰x材內容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勞資糾紛、醫患糾紛等。
2、啟用高素質的調解人員
節目組可以尋找有調解背景或社會影響力的知名人士擔綱,也可以公開招募,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已有的調解員。筆者總結高素質為四個方面:①態度上:不高高在上地審視,不做道德法官,客觀而中立,能中肯地指出問題、平等地給出建議。②素養上:語言表述清晰流利,有閱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能為當事人出謀劃策。③知識上:具備一定的法律常識。④方法技巧上:擁有調解經驗和智慧。
3、把真實當作節目的生命線
真人真事現場評說,不虛構不造假。此外,注意電視呈現的真實,不過度包裝,不故意制造和放大矛盾,盡量還原真實的調解現場。
4、注意溝通過程及結果的呈現
一方面,節目要選擇適當的調解方法來加強溝通;另一方面,注意不要過分追求溝通結果。調解類節目的價值不僅僅是現場結果,對當事人以及觀眾的啟示,也是其效果之一,故溝通過程中調解精神和生活理念的傳達才是重點和中心。
5、加強人文關懷
用仁愛心對待當事人,時刻維護他們的權益和尊嚴,不為收視率而放棄對人的關懷。是否公布隱私,應詢問當事人的意見,不同意者可在后期加以處理。另外,要本著解決矛盾、提供幫助的出發點,放棄為尋求賣點而制作節目的心態。出發點善良、處處為當事人著想,才能獲得良好的口碑和長久的生命力。
6、電視元素運用適度
為懸念而懸念,為沖突而可以制造沖突的做法只是短視行為。節目剪輯中過度解讀和解剖只能引起觀眾的反感,適當地運用電視元素、良性包裝才是王道。
參考文獻
①高凱、潘佳佳、蔡之國,《調解類電視節目:私人情感問題的公眾參與》[J].《聲屏世界》,2011(11)
(作者單位:洛陽理工學院中文系)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