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生存發展受到嚴峻挑戰,如何尋找突圍之路?本文分析了競爭態勢,并指出節目主持人如何加強自我塑造、應對激烈競爭的路徑。提出一要錘煉政治素質;二要錘煉精神素質;三要錘煉業務素質,并提出具體方法。
【關鍵詞】節目主持人 融合競爭 自我塑造 錘煉素質
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各級電視媒體的門面和名片,尤其是近年來主持人時代日臻明顯的情況下,許多突發事件現場新聞、連線新聞、調查類訪談類新聞以及各種形式的新辦原創性綜藝、法制、相親、民生、訪談、問政、話語類節目,很多賣點就靠主持人。然而,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到來,媒體融合競爭的態勢日趨白熱。傳統的電視媒體遭遇了全媒體傳播理念和多種媒體競爭的生存壓力,面臨著受眾流失、影響力減弱、權威性受挑戰等多重危機,發展空間已離“天花板”很近,安身立命的頻道資源和高端人才也日益稀缺。電視媒體受到如此挑戰,依附媒體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同樣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筆者聯系自己在江蘇鹽城廣播電視臺擔任新聞主播和節目主持人20多年的實踐,談些感悟。
一、全媒體融合競爭使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金飯碗”光環不在
“全媒體”是什么?筆者認為,從媒體形態來說,全媒體就是包括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媒體和現代的網絡、手機、移動電視、戶外室內的電視大屏等多種媒體形態的整合乃至融合。也就是說各種新老媒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各亮特色各顯其能,搶占受眾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電視媒體和電視節目主持人無疑遭遇到極大的挑戰,昔日的“金飯碗”光環已經不復存在。
1、受眾大量分流,主持人神秘感日臻淡化
我國電視媒體普及也就二三十年時間,當初電視一進入普通市民百姓家,就以較強的直觀性、沖擊力和感染力,以及瞬間傳達、不受文化水平限制等一系列特點,為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的傳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尤其是以俊男靚女為主體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往往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像,擁者無數,粉絲如云?,F在全媒體時代到來,尤其是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新興傳播業態的快速發展和日益普及,其時效性強、受眾范圍廣、深受年輕受眾歡迎等諸多優勢,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場域,并對當下許多重大事件的話語權形成主導之勢。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有5億多網民,這些網民看電視的時間很短甚至不看電視。根據最新統計,我國103家微博客網站的用戶賬號總數已達到12億個,其中新浪微博用戶賬號5.36億個,騰訊微博用戶賬號5.4億個。比較活躍的用戶賬號超過1.4億個。這么多人上微博,搶走了多少觀眾看電視的時間;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一個權威信息,題目是“電視開機率從70%降至30%?!眱热轂椤?013年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量化了新媒體對傳統廣電的沖擊:受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沖擊,北京地區電視開機率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傳統廣播電視收聽收視群體向老年人集中,電視觀看人群的年齡結構呈‘老齡化’趨勢。”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下降到如此程度,70%的人群不開電視機,不看電視,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魅力、神秘感又怎么能不淡化下降呢?由北京推全國,傳統電視媒體遭遇新媒體的挑戰是一樣的。
2、電視要生存發展,對節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
電視要生存發展必須全方位地應對新媒體和傳統紙質媒體的挑戰,多到新聞現場采編正在發生的新聞。尤其是遇到各類突發事件新聞,如地震、洪災等突發公共性災害,需要節目主持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連線報道,與其他媒體搶時間、爭時效。同時也要求主持人在創作理念上實現從宣傳到傳播、從單向到雙向的轉變。傳播進程中,還要做到從“播報”到“體驗”,從“我說你聽”到“互訴衷腸”、從“提問”到“傾聽”、從“把受眾當宣教對象”到“把受眾當朋友、當親人”的轉型。在現場采訪的每個環節,還要時時處處注意人文關懷,做到“輕重緩急皆達意,抑揚頓挫總關情?!边@些要求說起來不難,但真正做好、做到位、做出特色,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各級電視媒體尤其是地方城市電視媒體,尚缺乏轉型快的“一專多能”的主持人。所以說,全媒體時代,對節目主持人媒介素養和個人能力要求,特別是身臨新聞事件現場的言詞揣度的反應敏捷和言盡其意、言簡意豐的要求,還是很高很嚴的。以往那種習慣坐在演播室里、對著提示熒屏念說主持詞的主持方式,顯然是不適應全媒體時代競爭態勢需求的。
3、大量播音主持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使原有的節目主持人感到后生可畏
近10多年來播音主持專業成了不少高校競相新設和擴招的專業,社會上各類播音主持人培訓班的創辦,也成了社會辦學的熱門取向。播音主持類畢業生在逐年增加,而各級電視媒體的電視頻道卻不可能增加。于是各級電視臺一方面經常通過主持人大賽形式挑選節目主持人,一方面又不斷調整充實隊伍,淘汰或移位換崗原有的節目主持人。使得原有的節目主持人職業生涯相對短暫,一般的也就五六年左右。無論是原有的節目主持人還是新招募的節目主持人,都面臨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如果不遵循“適者生存”的規律,那么那些錯過進電視媒體機會的播音主持類大學畢業生,就有可能加盟其他新媒體、紙媒體,反過來成為電視媒體節目主持人的競爭對手,隨時可能成為電視媒體的勁旅而領先于電視媒體。所以,電視節目主持人“一招鮮、吃遍天”的日子已不復存在,沒有危機感、緊迫感是萬萬不行的。
二、全媒體融合競爭環境下電視節目主持人如何自我塑造,應對激烈競爭
1、錘煉政治素質,提升社會公信力和美譽度
思想政治素質是主持人塑造自身形象的根本。主持人對播出新聞的態度、對某事某物某人的看法、觀點,往往會對受眾產生導向作用。電視主持人,不管主持什么節目,自身的美好形象都是通過自身的人品、人格、修養、風度、氣質等反映出來的。而這些都基于良好的政治素質、精神素質和踏實的作風、言行來體現。因此,電視節目主持人平時要注重打造主流媒體的化身形象,為人處事要品端影正,堅決杜絕傳播虛假不實、夸大拔高、道聽途說的信息,時刻注意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帶頭踐行“走轉改”,向受眾表現“真我”,才能獲得受眾信任,只有樹立媒體的權威性和提升自身的美譽度,人氣揚上去了,才能在媒體融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錘煉精神素養,提升人格魅力和人文氣質
主持人的美好形象往往通過人格、修養、風度、氣質等狀態反映出來。網絡、手機、微博等新媒體的紛呈出現,使得人人都成為傳播者、評論者和主持人。但是有許多未經過專業化教育訓練的“自由記者”、“自由主持人”往往缺乏良好的精神素質和媒介素養。而電視節目主持人是電視機構的代表和欄目節目的標志,只有遵章守法,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熱愛受眾,才能在屏幕上毫不做作的袒露自己,讓受眾感受到坦誠、質樸、自然,給人一種毫無粉飾的真實可親的人物感。
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和氣質魅力是由綜合因素形成的,包括人格修養、道德情操、知識結構、個性意志,工作態度、主持風格等因素。它一方面具有先天性和從小養成,另一方面來自后天的修養和磨練。主持人的人格魅力和風度氣質以及主持節目的憂患、喜悅之情是偽裝、刻意表現不出來的,完全是自然的流露。電視節目主持人要想錘煉精神素養,提升人格魅力和人文氣質,就必須在平時加強學習,政治上經受考驗、思想上嚴格要求,人格上自我規范、作風上力戒漂浮、心理上健康有恒。凡事都要行端影正,不要弄虛作假、患得患失。
3、錘煉業務素質,提升播音主持水平
電視節目主持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尤其是主持人的業務技能素質。業務素質包括較高的文化素質,高雅的文化品位、迅捷的語言組織能力、嚴密的邏輯思維、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富有個性的談吐風格、瞬間的臨場應變與發揮能力,以及熟練的“問”、“聽”技巧、駕奴氛圍的交流技巧、幽默俏皮的調侃技巧等等。當然,各類節目主持人各有各的不同要求,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讓所有節目主持人都成為完美無缺的“全能主持人”。但面對全媒體時代激烈的挑戰,筆者以為眼前生存發展的路徑宜從以下三方面探索前行:
一要做“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主持人。新媒體的挑戰逼著我們電視節目要在生產流程上發生變革,節目形態向主持人方向發展,要求時效迅捷,增強競爭力。這就要求節目主持人既要會策劃、會選題、會采寫、會編輯,又要能在很短時間內將節目編排、包裝、傳輸到臺里供領導審定、播出。這對我們現有主持人的綜合新聞素質無疑是莫大的考驗。以往我們主持人不注重寫稿,不會采編,也不會上編輯線包裝制作。好在電視媒體內采編、拍攝、制作、包裝的各方面人才都有,我們節目主持人要善于拜同行為師,抓緊時間“充電”學習,使自己盡快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節目主持人。以自己的記者精神,主持風格、編輯意識、制作技巧組合戰斗力,才能在媒體融合競爭中出奇制勝。
二要把自己錘煉成“多能一專”,做個性化突出的主持人。我們電視媒體的自辦節目類型很多,不同的節目形態主持人風格不能雷同。就是同一類節目也不能搞“同質化”競爭。不能千人一面、百人一腔,似曾相識。主持人的個人風格根據節目定位、整體風格進行個性創造。如新聞節目,主持人應較為嚴肅、莊重、沉穩、親和;少兒節目應當活潑、具有童真童趣;文藝節目則應歡快與輕松。央視文藝、綜藝類節目主持人朱軍的口若懸河、董卿的妙語聯珠,畢福劍的幽默詼諧,小尼和陳思思的俊秀靚美及良好心態,均讓人難以忘懷。白巖松,語言犀利、表情凝重;董倩的沉穩、理性、深度;張泉靈的知識淵博、“述”少“評”多和親和淳樸,都堪稱為具有鮮明個性風格的典范。我們地方臺在向“多能”方向努力的同時,能在“一?!鄙铣浞终蔑@個人風格魅力,能博得目標受眾青睞,就足以能使個人職業生涯延長并為媒體贏得美譽度了。
三要掌握多媒體業務知識,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主持人。全媒體時代新媒體發展速度很快,傳統的紙質媒體也相繼開辦了手機報和網上視頻傳播。群雄角逐,各揚其長。電視媒體的主持人也要認真學習別人的長處,熟悉了解新媒體和紙質媒體的節目生產流程和傳播方式,取其長處,補己短處。有主持電視節目的優勢,再加熟悉兄弟媒體的強項,在全媒體融合競爭態勢愈來愈激烈情況下,才可以走出困境,闖出突圍之路。
(作者:鹽城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主任播音員、播音主持組組長)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