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博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傳播手段,包括傳者、受者、途徑和內容在內的傳播要素在微博營造的大環境下均發生了或大或小的新變化。在微博傳播環境下,人人都有可能變成意見領袖,非主流的亞文化也因此獲得了誕生和擴散的土壤。
【關鍵詞】微博 亞文化 意見領袖 沉默的螺旋
從2010年開始,微博在互聯網上持續大熱。它的140字低門檻、關注功能、轉發功能等等一系列變化,宣告了主流媒介話語權的逆轉。眾聲喧嘩,人人都有成為意見領袖的潛力。在此基礎上,一些原本在傳統媒體上得不到認同的意見和團體也通過微博找到了宣泄的窗口,類似于惡搞文化、腐女文化之類的亞文化也逐漸發展起來。
人人皆可成意見領袖
對于青年群體來說,社交媒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尋求群體認同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們通過創造或分享,制造并傳達了一種屬于年輕人的文化,也就是青年亞文化。青年亞文化是相對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它所傳達的是以青春性、多變性和挑戰性為特性的有別于成人主體的文化。而相對于受成人社會主流價值基本認同的青年文化來說,青年亞文化則具有非主流、邊緣性的文化特征。胡疆鋒總結了亞文化的三大特點,即抵抗性、風格化和邊緣性。他還認為,從深層文化角度看,青年亞文化的出現是弱勢群體與霸權抗衡的結果,是社會變遷和危機的癥候和隱喻,為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病灶提供了象征性的解決方案。他在另一篇文章中也提到,青年亞文化集中體現了青年一代與父輩的矛盾,即處于劣勢的草根觀眾和掌握話語霸權的權力集團之間的矛盾。
而微博的存在,恰恰給予原本處于劣勢的草根觀眾最需要的話語權。更為重要的是,微博提供的這個話語平臺并不以用戶原本的社會地位為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唯一考量。在現實中,充當輿論領袖角色的往往是某些領域中有較大影響力的人,例如文體明星、著名學者、權威媒體等。但在微博上,即便是不名一文的小小草根,只要有創意、有貼近性,照樣可以成為萬人擁戴的平民偶像。
去年開始,一個名叫“留幾手”的用戶在新浪微博上迅速走紅,原因是他在微博上為網友們的自拍照點評、打分。獨特的虐罵式點評,外加調侃式的語言風格,吸引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人士。一時間,許多網友發照片@留幾手“求點評”,不為得高分,只為獲得他的毒辣點評,博大眾一笑。留幾手的走紅充分展示了“只要夠另類就能博得眼球”這一網絡時代的金科玉律,而是名人與否,則未必重要。留幾手的微博抓住了不同認知水平、生活背景的微博網友熟悉和感興趣的題材與流行元素,正是因為這種帶有“三俗”色彩的點評,客觀迎合了一些網民娛樂消遣的需求,進而制造出數千人聚集狂歡的“笑果”。
沉默的螺旋效應的消解
處于劣勢的沉默的大多數獲得了話語權,他們就可以選擇不再保持沉默,相反的,他們可以選擇利用話語權,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即便他們的意見對于主流意見來說是“異常”的,但他們依舊有機會使用自己的話語權,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獲得說服他人同意自己觀點的可能性。對于傳統的“沉默的螺旋”理論來說,平民的話語權雖不能使螺旋效應發生逆轉,但至少它給予了劣勢意見崛起的可能性。
微群的形成也從另一層面促使了微博亞文化的傳播。“群”這個概念并非微博首創,早先就有普及率頗高的QQ群,豆瓣的小組等等,都是利用網絡把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在一起,討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微群,就是微博群的簡稱,它能夠聚合有相同愛好或者相同標簽的朋友,將所有與之相應的話題全部聚集在微群中。讓志趣相投的朋友以微博的形式更加方便的進行參與和交流。
根據德福勒1975年出版的《大眾傳播理論》,有些受眾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收入、職業等方面有共同特征,因而形成了種種社會群體,這就是受眾分析中經典的社會分類論。微群的作用正是將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個體匯集在一起。由于這些微群中的個體具有相同的愛好、經歷,對于某一些事件的看法也就容易趨于相似。即使這種看法與主流意見不一致,也會因為微群的存在而得以保存乃至鞏固,而不會消解。
以近兩年流行于微博的“腐女文化”為例。近些年在日本和中國青年女性中流行的一種喜愛男同性戀的審美傾向被稱為“腐女文化”,這種新近流行的次文化被一些人解讀為女性主義在中國新世紀對于傳統社會的反抗。在以異性戀為主流文化的社會來說,這樣的喜好必然是異常的,是反叛的,因此在傳統媒體上,腐女的意見必然處于劣勢,從而處于被排擠和打壓的狀態。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腐女文化”并沒有衰微的跡象,反而在微博群、耽美論壇等網絡聚點發展得如火如荼。因為微群這樣的小圈子將有共同愛好的“腐女”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頗具勢力的腐女團體,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這種具有顛覆性的亞文化。
參考文獻
①《微博求虐風引熱議 學者憂觸動社會倫理價值底線》,http://www.chinanews.com/sh/2013/02-03/4543605.shtml
②馬中紅,《國內網絡青年亞文化研究現狀及反思》[J].《青年探索》,2011(4)
③楊玳婻,《新媒體亞文化的盛行現象與價值解析》[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3)
④陳紫薇,《社交網絡下的青年亞文化盛宴》[J].《青年記者》,2013(4)
⑤王莉莉,《論微博時代的平民偶像:一種亞文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0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新聞傳播系碩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