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許多村民沒有拿到征地補償和不同意政府強行征地的情況下,縣里主要領導親自組織指揮,用鏟車、挖掘機強行毀青征地,將100多畝麥田和果樹鏟除并掩埋。
時令已近四月,春回大地,麥苗返青。但在河南省汝陽縣城東村村民看來,沒有了土地,春天對于他們也就失去了意義。
一年以前,該村260畝農田被當地政府以建設私立學校為由圈占!
然而,一年時間過去了,村民們不僅沒有見到任何項目在此落地,上好的基本農田也被禁止耕種。
“寧肯讓這260畝農田撂荒,也不讓百姓耕種……如按每畝地產一千斤小麥計算,這些地能打近30多萬斤糧食。”村民們氣憤地說。
未達成的征地補償協議
其實,與河南省千百個分布在城市邊緣的村落一樣,這個隸屬于洛陽市汝陽縣城關鎮的行政村,在若干年前擁有數量可觀的基本農田。
然而,在糧食增產速度永遠賽不過城鎮化進程的現實下,城東村的耕地不斷“萎縮”。讓這些善于農業種植的村民,不得不盤算著靠余下的土地還能度過多少個春天。
那么,這塊面積不菲的基本農田緣何撂荒而置呢?
村民耿天順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早在2011年下半年,汝陽縣與城關鎮兩級政府派人同村民們協商,稱要征用該村的260畝農田用于一個招商引資項目。“并答應按每畝3.9萬(元)給予征地補償。”這位村民說。
經了解,這一招商引資項目,是由民營江蘇教育集團投資興建的一所私立學校。但實際上該集團據此為名,利用這塊土地搞房地產開發。
村民們認為,項目名為建學校,實為房地產開發,是偷梁換柱。因為,在這塊地的對面就是汝陽縣實驗中學,這里根本不需要再建學校。如果搞房地產開發,政府給村民的征地補償就很不合理。
更為關鍵的是,項目建設所要征用的260畝農田中,有200多畝是國土部門確定的基本農田和一級保護田。如果補償不到位,對占地后生活就業安排沒有保障,村民是舍不得出讓自己擁有的高產、吃飯田的。
征地補償協議因此未能達成。
縣領導親自坐鎮組織強征?
事實上,早在200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規定》中,已經對土地征用的一般程序做了明確的規定:即在征地手續報批前,要將擬征土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并將擬征土地現狀,經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確認,征詢意見、組織聽證,然后將征地材料逐級上報,經審核批復后變更為建設用地,再通過招、拍、掛進行土地出讓。
村民們認為,在大多數村民不同意政府違規征地,未在征地協議書上簽字的前提下,被強行圈占的土地就仍然應該歸自己耕種。于是,嫩綠的麥苗在2012年的春天歡快地長出。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卻讓村民們瞠目結舌。
城東村村民陳三運告訴《民生周刊》記者:2012年3月15日,多臺大型挖掘機、鏟車突然開進了綠油油的麥田。縣委書記馬春強、縣長蔡松濤親自組織指揮,強行毀青征地,將100多畝麥田和果樹鏟除和掩埋。看著數百畝麥苗被鏟,大片果樹被砍,村民們心疼不已。
這一說法被多位村民證實。
“2012年4月14日,汝陽縣委、縣政府又安排村干部和城關鎮政府到城東村挨家挨戶做工作,重新強行讓我們簽字。”
2013年3月22日,看到《民生周刊》記者來現場,村民們紛紛圍過來訴說:多數村民對汝陽縣的所作所為持不同看法,并且拒絕簽字。2012年3月6日、3月12日、3月21日、3月28日,汝陽縣領導先后讓汝陽縣國土資源局、汝陽縣城鄉規劃辦公室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和“行政處罰聽證權利告知書”,對村民進行報復。如果不同意政府征地,就采取株連措施。汝陽縣還讓在各單位上班的村民親戚出面,做不通工作不準上班,甚至讓正在上學的孩子出面做工作,不答應就不讓上學。
城關鎮城東村11組村民薛金枝對記者說:“縣里看老百姓不同意,就讓鄉里和村里的干部想歪招,誰家不同意就找人代簽,我家的協議就是別人代簽的,至今我們家也沒有見到一分錢補償。”
村民告訴記者,2012年4月12日上午,汝陽縣政府讓城關鎮政府通知部分村民到縣政府協商解決有關賠償的問題。可到了縣政府,卻變成了縣領導對村民的“審訊”。村民們質問,為啥將基本農田上報成荒地和林地?沒有一個領導對此正面答復。
因為縣政府無法給村民做出合理解釋,村民提出到省政府反映。當時在場的一位姓張的副縣長威脅村民:“如果越級上訪,你們要注意回來的后果。”
職能部門:征地流程不合法
汝陽縣城鄉規劃局以及國土資源局的相關人員,對城東村村民反映的問題,給予了明確答復。
縣城鄉規劃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城東村的土地問題牽涉到政府的招商引資。去年縣里通過招商引資,把江蘇一家民營企業引到汝陽縣,‘錯誤’地將基本農田說成是手續完善的建設用地,本身就是一種欺騙。規劃辦公室是代人受過。政府錯誤行政,越權違規,對老百姓賠償又不到位,卻強迫老百姓按照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去做。”
縣國土資源局土地利用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對《民生周刊》記者說:“群眾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該土地出讓沒有經過合法程序,完全是一廂情愿。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對該塊土地下發過文件。文件中批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只有100多畝,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變成了260多畝。而且沒有按規定通過招、拍、掛,進行公開出讓和公示,對老百姓的補償安置也不到位。”
汝陽縣國土資源局郭建敏副局長電話告訴《民生周刊》記者:“政府所征城東村的耕地,一年前土地性質已經變更。”記者提出提供將基本農田變更為建設用地的批文時,汝陽縣國土資源局只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河南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文件”復印件。
記者從汝陽縣提供的“豫政土【2011】742號河南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文件”上看到: “你市(洛陽市)和汝陽縣要嚴格依法履行征批后實施程序,按照征地方案及時支付補償費用,落實安置措施,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妥善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保證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維護社會穩定。征地補償安置不到位,社會保障資金和措施不落實的不得使用土地。”
拒絕采訪 報復村民
2013年3月21-22日,為弄清事實真相,并征求有關方面意見,本刊組成記者組再次到汝陽,但汝陽有關部門以開會沒空為由,拒絕配合采訪調查。
記者組在汝陽縣城東村看到了撂荒的土地,被砍倒的大樹,毀壞的灌渠。失去土地的數百村民聞訊而來,把記者組圍在中央:縣里個別領導說,記者曝光有什么了不起,不用搭理他,他們總不會天天住到汝陽吧?如果老百姓不同意政府征地,寧可讓這260畝土地撂荒,也不讓他們種,也不賠他們一分錢,看看胳膊到底能不能擰過大腿!
22日上午,在汝陽縣城東村第5組、6組、11組、12組部分村民引導下,記者組來到汝陽縣體育中心后面新的毀地現場,已經返青拔節的100多畝麥苗、中藥材和果樹,在1月9日晚上被再次強行毀掉,看著即將吃到嘴邊的麥子,心疼不已的村民流淚了!
村民陳轉運、李明、任次會、谷海斌對《民生周刊》記者說:2013年1月9日晚上,汝陽縣城關鎮政法委書記張武志(音)帶著3輛挖掘機,60多人一夜間把我們近100多畝基本農田全部毀掉。
據村民反映,3月22日下午,《民生周刊》記者組剛剛離開汝陽縣,就有不明身份人員對接受采訪的群眾進行恐嚇。23日晚上,先是村民陳三運家的一畝菜地被人夷為平地,家門口被不明身份的人倒上汽油并點火。村干部帶人對村民薛金枝及其家人進行威脅:“你要適可而止,如果繼續和政府作對,小心你們全家的性命!”
24日上午《民生周刊》記者通過手機短信向汝陽縣蔡松濤縣長做了情況通報。
蔡松濤縣長回復:“城東土地是用來建學校,土地規劃早已調整為建設用地,征地手續也獲審批。賠償也高于國家標準,只是局部地塊個別群眾要求過高,故暫時沒有推進,目前正做群眾工作……”
時至今日,本刊也沒有接到汝陽有關方面的任何說明。
城東村村民陳三運、薛金枝、倪老五、耿天順等群眾代表對《民生周刊》記者表示,政府為發展經濟征用土地,我們理解、支持。但必須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辦,提供合法的征地手續,對村民的安置補償標準、征地價格,必須予以公布。特別是失去土地以后,村民如何生活就業,要做出合理安排,讓老百姓解除后顧之憂。
如此看來,老百姓是通情理的,汝陽縣的領導是不是應該認真反思,好好聽聽各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