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生代農民工”人群的獨特消費需求的深入挖掘與了解,是買賣寶叫板京東、卓越,甚至是淘寶商城的一張王牌。
每次看見QQ空間里朋友逛街購物的照片,24歲的打工仔吳飛都羨慕不已。但對他來說,逛街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他所在的深圳寶安區龍崗鎮離市中心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更重要的,他沒時間。在他工作的食品廠,加班是家常便飯,每個月只有三四天的休息時間。就算在業余時間,出廠也要得到允許。
無奈之下,他只能通過手機來購物。無意中他發現身邊有幾個工友在逛一個叫“買賣寶”的網站,上面賣的東西幾乎是為他這樣的草根量身定做的:361°的鞋子、金鵬的手機,還有一些連名字都叫不上的T恤。他決定買一件49塊錢的T恤試試。兩天后,他在工廠的大門口拿到了衣服。
買賣寶做的是當下最潮的服務: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電子商務。但是它面對的,卻是地處三四線、乃至五六線城鎮的居民,或是進城打工的新生代農民工。就是這樣一家面向草根的移動電商網站,在2012年將銷售額做到了10億元。
新生代農民工收入低、消費能力有限,幾乎沒有電子商務企業愿意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用戶主體。但是買賣寶創始人張小瑋卻認準了這塊被拋棄的市場,“這部分人失業、生存的壓力并不大,而且大部分是80后、90后,對外界新鮮事物和品牌的渴望,使得他們在消費方面不遺余力。”然而城市的消費場所讓囊中羞澀的他們望而卻步。
強烈的消費欲望和短缺的消費渠道之間產生了矛盾。買賣寶乘虛而入,于2006年正式上線。
作為一家面向草根的電商網站,買賣寶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讓網站達到用戶的手機?吳飛們使用的不是IPhone或者安卓的智能手機,而是塞班系統的低端手機,甚至龐雜的山寨手機。這些手機系統、屏幕并無統一的標準,而且版本低,所在地區上網速度也不快。開發人員必須為將近200多個版本做適配開發,還得面對每個版本的不斷升級。“開始時一個網頁只敢放一張像素很小的照片”,然后摸著石頭過河:隨著用戶手機升級,再逐漸把圖片尺寸調大,“既要照顧用戶體驗,又要為用戶節省上網費用”。
另一方面,買賣寶的用戶大都沒有自己的私人電腦,所以在推廣渠道上,張小瑋擯棄了傳統的互聯網,專選無線媒體投放廣告。在經歷了前期的摸索之后,買賣寶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廣告效果分析系統,“我們甚至比媒體本身更了解他們的廣告價值,因為我們掌握著用戶行為每一個環節的數據。”但是從2010年起,買賣寶也將騰訊納入到了自己的推廣渠道中,借助其騰訊網、瀏覽器和手機SOSO等平臺,以覆蓋到更多潛在用戶群。
由于用戶消費能力有限,買賣寶也進入了產品的上游生產環節。從2009年開始,買賣寶開始銷售自有品牌“銳爾”的服裝和鞋子。到目前為止,買賣寶銷售的鞋服類產品有50%以上都是自有品牌,銷售額已占到總銷售額的20%,其余的都是諸如安踏、李寧等國產品牌,鮮見耐克、阿迪等世界名牌。
2012年的電商行業風雨飄搖,價格戰頻發、IPO停滯、流量下降、倒閉和裁員時有發生,唱衰聲不絕于耳。但是在這個寒冬中,買賣寶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銷售額連續六年增長300%、平均毛利35%。
三四線市場切入不易,草根群體眾口難調,但是面對這片最為遼闊的市場,買賣寶無疑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