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首創“屋頂農場”推向全國85座城市
2010年3月,吳江區盛澤鎮民營企業——吳江市久鑫織造有限公司在全國率先將農作物生態種植箱搬上屋頂,首創了“屋頂農場”模式。2013年2月,該“屋頂農場”充分利用建筑大樓的頂層平臺,生產規模達6000多平方米,種植30多種蔬菜瓜果,年農產品產量是傳統種植方式的3倍左右,667平方米(1畝)年產值高達80萬元左右。“屋頂農場”能充分利用平臺資源,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其節約、集約、環保的全新生產模式已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最近,該公司與紅星美凱龍戰略合作,利用紅星美凱龍全國118家賣場平臺為載體,將蘇州首創的“屋頂農場”模式推向全國85座城市,屋頂可利用面積超過200公頃。目前,第一個試點項目已在上海紅星美凱龍總部開建。
(江蘇 吳文濤)
西藏野生靈芝人工馴化栽培在拉薩首獲成功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了解到,由該院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拉薩綜合試驗站課題組所馴化栽培的第一潮西藏野生靈芝在拉薩已全部采摘完成。這標志著西藏野生靈芝人工馴化栽培在拉薩首獲成功。
2013年,課題組因地制宜采用“袋料養菌”、“全埋式地下畦栽”,分別于4月和5月將野生靈芝定植于拉薩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高效日光溫室內。據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副研究員、拉薩綜合試驗站站長熊衛萍介紹,因為拉薩空氣干燥、缺氧等因素,不利于靈芝的生長。為確保野生靈芝出芝所需的環境條件,科研人員在栽培槽內安裝了微噴灌設施及控制系統,自動間歇噴灌,降溫保濕。
靈芝是典型的珍稀藥用菌。西藏野生靈芝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林芝地區。近年來,消費者對西藏野生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人工馴化栽培當地野生靈芝,既可以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同時對野生資源也是一種保護。
(西藏 李響)
福建寧化薏苡仁通過國家級優質道地藥材認證
受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委托,2013年10月21日遼寧省藥物研究院院長高聳等專家一行5人來到福建省寧化縣,就該縣農學會寧化薏苡仁種植基地進行評審。
寧化縣農學會寧化薏苡仁種植基地位于淮土鄉竹園村、城南鄉龍下窼村、曹坊鎮坪上村等地,種植薏苡仁200公頃。專家組通過聽匯報,現場考察試驗基地、種植基地、加工車間,一致認為,寧化縣農學會寧化薏苡仁種植基地符合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種植養殖專業委員會《道地優質藥材基地評選標準(試行)》的規定,通過了現場審查,并提出建議,要加強質量管理可追溯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補充完善環境質量評價指標,明確基地申報主體。
寧化縣種植薏苡仁歷史悠久,明崇禎版《寧化縣志》中便有薏苡仁的記載,古時寧化人稱其為“彌陀粟”、“回回米”、“薏米”,可藥食兼用。2012年12月,寧化“薏米”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福建 鄭麗)
“草莓之鄉”安徽長豐引栽國產新品種
在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水湖鎮勤豐草莓園,占地4000平方米的連棟大棚里,新近引種的紅袖添香、京怡香、京凝香、京藏香、京粉香等6個國產新品種草莓苗長勢正旺。據介紹,6個草莓新品種為“國”字號品種,與傳統草莓品種相比,具有綜合性狀好、抗病害能力強、貨架期長、耐儲運等突出優點。該縣計劃通過2~3年的引進試種,選育出1~2個新品種,在全縣范圍內進行推廣。
長豐縣是全國設施草莓生產第一大縣,素有“中國草莓之鄉”的美譽,是全省特產水果產地之一。2012年,全縣草莓種植面積已突破1.23萬公頃,總產量達30萬噸左右,每667平方米(1畝)產值均在1.5萬元以上,擁有7萬多種植戶,從業人員12.6萬人,受益人員30萬人。今年全縣草莓種植面積有望突破1.33萬公頃,品種也將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安徽 鄧文清)
福建古田銀耳倒育新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
最近,由古田縣大野山食用菌研究所研究的銀耳倒育新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該項技術有望解決銀耳生產中常發生的爛耳或爛蒂等突出問題,促進銀耳穩產豐產。
據古田縣老科協食用菌分會會長、高級農藝師丁湖廣介紹,銀耳“倒育”方法是利用地心吸力原理,使培養基內的水分和養分自然往袋里輸送,所以子實體長得朵大、形美、片厚,質量比較好,這是古田銀耳栽培技術上的又一項創新。
(福建 羅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