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豬的飼養過程中,導致應激和死亡的主要階段都集中在仔豬斷奶分群時期。 經常在仔豬斷奶分群時出現腹瀉、打斗和其他強應激性疾病,往往造成仔豬死亡率增加,體重下降,腹瀉,外傷,感染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疾病,嚴重時由于仔豬體質下降,潛伏的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傳染性胃腸炎等疾病大面積發生。筆者通過分析和臨床觀察, 認為合理的仔豬分群或并群可以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1. 豬的分群方法
將來源、體重、體況、性情和采食等方面相近的豬合群飼養,分群管理,分槽飼喂,最好是同窩的仔豬設為一群,以保證豬正常生長發育,同一群豬內體重相差不宜過大,小豬體重相差不超過 3~5公斤,體重越接近效果越好。分群后要保持相對穩定,一般不要任意變動。
2. 保證適宜的密度
一般每頭斷奶仔豬占圈欄面積0.7平方米,育肥豬每頭占1.2平方米。 每群以 10~15頭為宜。冬季可適當提高飼養密度,夏季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堅決防止高密度養殖,減少疫病發生概率。
3. 并群時的措施
并群的關鍵是避免合群初期相互咬架,并減少應激反應。可采用的方法有:(1)同群中留弱不留強。把較弱的豬留在原圈不動,將較強的豬調出。(2)不同豬群中拆多不拆少。把豬頭數少的留在原圈不動,把頭數多的并入頭數少的豬群中/fBcdv0u/qKsH//bM2J+aA==。(3)選擇時間上實行夜間并圈,白天不并圈。對并圈合群的豬噴灑同一種藥,如酒精、 氯制劑等氣味較大的消毒劑,使彼此氣味不易分辨,在夜間合群。同時剛合群的豬舍頭幾天光線不要太強,盡量避免強光引起的應激反應。(4)群勢相當的豬群,實行同時調入一個新圈的方法。兩群豬頭數相等,強弱相當的,并群時同調到新圈去,讓兩群豬同時進入一個新環境。(5)有條件的豬場,為減少應激和咬架,還可采用同時放入一個大的活動場地,讓彼此先相互熟悉,然后過3~7天再并群,效果也很好。(6)并群前先停食1~2頓,讓豬群處于饑餓狀態,然后再并群,并群后再喂食,即所謂的“饑拆飽并法”。豬在饑餓時拆群,并群后立即喂食,讓豬吃飽喝足后各自安睡,互不侵犯??梢院芎玫販p少應激。
4. 管理方法
并群前把圈舍清掃干凈,嚴格消毒。合群后的最初幾天要加強飼養管理和調教,若發現咬架或爭斗要立即制止,保護被咬的豬,直到豬群相安無事。對于個別合群后仍然出現打斗的,還可以往豬群身上噴灑酒精、有較大氣味的消毒藥, 擾亂豬的嗅覺,也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按照以上原則,我們在東豐縣選擇了經常出現問題的兩個豬場,在分群、并群時進行現場指導,按照豬群的實際情況,選擇上述方法中的一兩種措施,跟蹤觀察7~10天,分并群的223頭仔豬,除1頭意外死亡和4頭出現輕微腹瀉外,其余全部安全度過了斷奶分群關,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吉林省東豐縣東豐鎮畜牧獸醫站 鄒佳男 郵編:13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