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一年里有兩個高發期:一個是6~8月份,此時以細菌性腸炎為主;另一個是10~12月份的秋腹瀉,以病毒性感染為主。醫學專家提醒:寶寶腹瀉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為其補充水分,預防脫水;治療時不要盲目排斥抗生素。
寶寶腹瀉最危險的是脫水
腹瀉是我國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第二位。兩歲以下的小孩最易發生腹瀉。小兒腹瀉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各種并發癥,如果治療不當,還可致營養不良和生長發育遲緩。腹瀉嚴重的寶寶可致脫水,嚴重時可危及寶寶生命。因此小兒腹瀉時,家長一定要密切注意為其補液,防止脫水。
輕度缺水,注意補液。補液最好是口服補液鹽,它已經將鹽分、糖分等孩子必需的養分調配好,家長根據說明書沖配即可。若沒買到口服補液鹽,家長也可自行調配淡鹽水或者淡鹽糖水,大致是用500毫升溫開水加入1.75克(相當于啤酒瓶蓋的一半)食鹽及10克(相當于兩小勺)白糖即可。
中重度脫水的孩子會出現尿量明顯減少,囟門、眼窩明顯下陷,口唇干燥,皮膚彈性下降,精神萎靡。此時家長要立刻送孩子到醫院治療。以免寶寶因脫水出現休克,危及生命。
盲目排斥抗生素不可取
現在很多家長有一個誤區,就是不敢用抗生素。由于諾氟沙星這類奎諾酮類抗生素的說明書上有嬰幼兒“慎用”二字,引起許多家長懼怕。但近年大量實驗和臨床觀察證明,這類抗生素對小兒是安全的,不過使用時劑量不要過大,療程不要過長,要選擇好適應證。小兒腹瀉病是一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感染是主要原因,其病原有細菌、病毒、真菌等,需要抗感染治療,但是抗菌藥物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長期應用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因此一定要在診斷明確的情況下,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足量、規范地使用。家長不要盲目排斥抗生素。
注意腹部保暖,餐具煮沸消毒
專家建議,家長要記錄患兒大便、小便、嘔吐的次數、量和性質,以便就診時醫生能盡快明確病因并做針對性治療。對輕度腹瀉的患兒,要調理飲食,給予易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胃腸的負擔,同時多提供飲水。做好口腔護理,給孩子多喝溫開水,勤換尿布,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腹部要注意保暖,以減輕因腸蠕動過快引起的腹痛。
另外,專家提倡母乳喂養,及時添加輔食,避免夏季斷奶,奶具、食具要定期消毒,氣候變化時避免過熱或受涼,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居室要通風。人工喂養的嬰兒要注意餐具每次煮沸消毒,消毒好的餐具避免污染,奶瓶加上罩,每次用前再用開水沖燙,牛奶每次煮沸后食用。
(廣西 周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