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朝鮮半島危機在上半年連續升級,一度引發世人對該地區局勢可能失控的擔憂;日本安倍政府在釣魚島、參拜靖國神社和對待侵略歷史、希望以修憲恢復其戰爭權利等問題上不斷顯現右傾化趨勢;美國總統奧巴馬則數度威脅敘利亞對其實施軍事打擊,且表示不排除對伊朗動武;剛過去不久的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并沒有給當地帶來穩定的局面;埃及的流血沖突和混亂局勢給中東地區再添不穩定因素……
可以說,這一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陰云還未消散,各地的局部戰爭和緊張氛圍卻不斷高漲。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可天下并不太平。
在這種種亂象背后,過往的戰爭其實也從未走遠,它們的遺痕在現今的生活中仍舊可見,影響著我們對于歷史、對于社會、對于發展的認知與思考。
美國曾在越南戰爭中使用橙劑,該化學制劑至今仍對一些越南新生兒造成終身影響;參加美伊戰爭的美國士兵回到家鄉,各自在生理、精神和經濟壓力下苦苦掙扎;而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中背井離鄉的難民,或許仍在異國努力尋找棲身之所和謀生之道;作為二戰的戰勝國之一,中國如何整理受侵略史料,如何妥善對待當年的抗戰老兵,依舊是政府和社會需要考慮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所幸,世界各國的攝影師中,不乏以影像關注戰爭遺痕之人。上述種種戰爭對人類的深遠影響都被他們記錄下來。與在槍林彈雨中頻按快門的攝影師相比,他們的作品中無疑更多出幾分從容的思考,關于生命的價值,關于幸存的艱辛,甚至關于戰爭的哲思。從某種意義上說,攝影師以多種視角拍攝戰爭遺痕,是另一種讓民眾乃至政府了解戰爭及其危害,激發和平信念,推進反戰舉措的手法。
本期專題,我們呈現了一些攝影師的相關作品和創作理念與大家分享。“我們可以原諒,但決不遺忘”,通過戰爭遺存和幸存者再現歷史細節,呈現戰爭對參戰雙方民眾直接的、持續的傷害,借以反思戰爭倫理,呼喚人類和平。
在這個歲末,讓我們用心閱讀他們的作品,共同祈禱和平,并借助影像的力量,一起尋求通往太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