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光和建筑攝影師對鏡頭的要求非常嚴格。首當其沖的就是對畸變的控制能力,其次是鏡頭的抗眩光能力。我始終認為只會在清晨和黃昏拍攝風光的攝影師不能算出色的攝影師,因此我會經常嘗試在正午等不同的時間段拍攝,這就對鏡頭的抗眩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有,經常游走于世界各地,鏡頭的重量也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此外,鏡頭的分辨率和色彩表現也非常重要。綜合考慮,我創作時經常用的一只鏡頭就是卡爾·蔡司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是索尼與卡爾·蔡司共同研發的一款APS-C畫幅鏡頭,等效焦距為24-120mm,覆蓋的焦段范圍適合在旅行拍攝風光和建筑時使用。蔡司鏡頭以出色的光學制造技術和設計為人稱道,形成了獨特的“德味”,從而獨領風騷。卡爾·蔡司的百年光學品質鑄就了其高畫質的特點,而索尼則賦予該鏡頭自動對焦的高科技實力。這只鏡頭重僅445克,配合SLT-α77使用時非常協調,適合長時間創作。鏡頭內置兩枚非球面鏡片可有效矯正像差,對畸變控制非常到位,無論是16mm廣角端還是80mm長焦端,均不會出現明顯畸變。此外,該鏡頭引以為傲的T*鍍膜,在具備艷麗明快的“蔡司色彩”的同時還能有效抑制眩光,使我在正午時分以及拍攝夜景時也能放心大膽地進行創作。
循著梁思成先生“尋蹤營造學社”考察中國西南古建筑的足跡,我再次來到云南麗江和中甸的松贊林寺進行拍攝。麗江古鎮游人甚多,我決定信步于黑龍潭。然而由于近期的干旱,潭水已無處可尋,只見湖底一片碎石和沙礫。我拍了兩棵枯樹,伸長的“手臂”仿佛在哭泣中對話,顯示一種殘缺而滄桑的美。“蔡司”鏡頭將細膩的層次表露無遺。此行攜帶的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4.5 ZA蔡司鏡頭與索尼SLT-α77配合得珠聯璧合。攝影圈流行一句話:“徠卡要錢,蔡司要命。”意思是蔡司能讓攝影師更投入地對待攝影。此行中蔡司鏡頭的優越品質充分發揮,讓我對后半句話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