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長期服用一些常規止痛藥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提醒,關節炎患者等須長期服止痛藥的人群更應注意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控制此類風險。
英國牛津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柳葉刀》雜志發表論文說,他們調查了超過35萬人的醫療記錄,考察了服用常規止痛藥與心血管疾病間的關系。結果發現,長期服用雙氯芬酸或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的人群患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有所增加,特別是有相關病史或高血壓等致病因素的人,其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會更高。
領導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科林·貝金特說,平均來看,每千名有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的人中,每年會有8人發病,但如果這些人每天服用2400毫克布洛芬或150毫克雙氯芬酸,則一年內會有11人發作心臟病或腦卒中,且死亡率可高達三分之一。
研究人員說,關節炎患者等人群往往長期、大量服用止痛藥物,因此他們更須注意戒煙、保持健康飲食、定期量血壓等,以盡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醫生在為患者選擇止痛藥物時也應注意考慮其副作用。
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這項研究只顯示長期服用止痛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為緩解肌肉酸痛等而短期、低劑量服用止痛藥者不必擔心此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