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檔案局馮世斌局長曾經談到:“檔案工作有兩條根,一條叫“資政”,一條叫“惠民”。“檔案和檔案工作地位的高低,說到底,也是由需求決定的。”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兩句話理解為,要提高檔案和檔案工作地位,就要發揮“軟檔案”“資政惠民”的“硬作用”,就要不斷增強服務能力,切實推進基礎建設,著力完善檔案利用體系。
一、進一步加大檔案收集力度
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收集方案。既要收集文書檔案,又要加大科技、專門檔案的接收力度,盡可能把反映單位中心工作、重要活動、重大事件的各類新型載體檔案收集齊全。二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立檔單位和機關人員的檔案意識。通過開通檔案信息網、舉辦檔案展覽、專題研討、召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擴大檔案工作的影響,力爭做到業務工作開展到哪里,檔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三是要選派專業人員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多方式地搞好收集工作。在征得領導同意的情況下,檔案部門應該主動參與、全程跟蹤各項重大活動,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進一步加大檔案資源開發力度
一要做好開放工作。除館內年限滿30年的檔案要按期向社會開放外,根據《檔案法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還可將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等方面的檔案適時向社會開放。二要做好編研工作,把“死”檔案變成“活”資料,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檔案信息的需求,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服務。三要通過多種方式向社會公眾公布檔案目錄和檔案全文,為檔案的開發利用創造條件。優先對已數字化檔案、已復制檔案和電子檔案進行鑒定,劃分出開放與控制利用兩部分,并及時把開放部分的檔案以各種形式提供社會利用。
三、進一步加大檔案數字化力度
不僅包括館藏檔案數字化,還包括加強電子文件的歸檔管理等。一是加快檔案掃描進度。積極落實資金,購置設備,安裝軟件,培訓人員,重視數字化過程中的質量檢查。要對檔案數字化或縮微的前處理過程加強管理,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檔案混亂、損壞甚至丟失。二是把檔案信息化建設納入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有條件的地方,要爭取建立本地區電子文件備份中心,對本地區各單位形成的電子文件實行統一接收、集中歸檔、及時備份、脫機保存。三是對數字化后的檔案,要及時鑒定,劃分公開范圍和控制使用范圍,優先把社會各方面和人民群眾急需利用、內容又可以開放的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以便于開展遠程利用。
四、進一步加大服務決策咨詢力度
一是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主動對檔案資料進行加工,編印成不定期刊物,送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參閱。如全省重大會議、重大節慶或重大自然事件、社會事件,根據檔案記載,編印系列專題資料以簡報形式報送領導,變“死檔案”為“活資料”。二是圍繞“資政惠民”主線,充分利用館藏檔案,精心選題、深入挖掘,編寫系列叢書,作為長期工程持續抓好,為黨委、政府在領導經濟工作中把握方向、謀劃全局、提出戰略、制定政策等提供有效服務。三是依托互聯網、政務網、黨員教育網等網絡平臺和電視廣播網,建設網絡檔案信息平臺;建立政府公開信息查閱場所,并推出“一站式”服務、綠色通道服務等人性化服務方式。
五、進一步加大檔案信息產品開發力度
一是深入研究發掘檔案內容,對檔案信息進行整合、加工、提煉,使檔案信息產品具有綜合性、條理性、知識性、思想性,使檔案服務深化、增值。二是圍繞重大紀念活動,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和本地區本部門中心工作,找準切入點,如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著力改善“兩個環境”等,推出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檔案文化精品,包括編輯出版檔案出版物,電影電視劇,舉辦檔案展覽,組織檔案特色主題活動等。三是立足培訓檔案系統干部、崗位鍛煉機關干部,著眼其他領域延伸,發展事業、壯大力量,打造“河北檔案事業新的增長點”。
(作者單位:藁城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