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矗立北方,生而帶著東北人獨有的敞亮豪氣;她因文科專業而輝煌,又成長成今日文理共榮的東北脊梁。她就是文科先行、理學厚發的黑龍江大學(以下簡稱“黑大”)。
千萬不要再以幾十年前的老眼光把她定義成“文科學校”,發展至今,她的理科成就早已是不容小覷。也許說出來你還不信,黑大最大的學院并非為大家所熟知的中俄學院,而是電子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師資重,學生多。這一點,開運動會的時候看得最清楚。猶記當年第一次參加校運會的場景,全校第一“理科大院”電子工程學院的隊伍,浩浩蕩蕩占了整個學校體育場1/4的座位。在學校里碰見男生,他要是說自己學理,你得先往電子工程學院上猜,十有七八都是對的。經過學校的全力打造,黑大在電子工程方面已算是人才輩出、小有成就了。
腳踏黑土地,黑大的農學也非常厲害。國家甜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就落戶于黑大,國家甜菜產業技術研發中心正是依托建設于黑大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為的是在不打破現有管理體制的前提下,依托具有創新優勢的地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資源,提升我國甜菜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增強我國甜菜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就在前幾天,網友逗趣地發起對各個大學校訓的評論,結果公布后,黑大同學們對自己的學校沒有“中槍”這件事煞是得意。校訓“博學慎思,參天盡物”,這正是理科人對待研究探索應有的精神,也是黑大理科人對待學問的一貫態度。作為校園記者,我報導過學校里的各類會議活動,常見到平日里待人和善、沒有脾氣的學科帶頭人老師們,為了給科研爭取到更大的支持,在研討會上辯得面紅耳赤,他們非常擔心硬件太差耽誤了人才、影響學科進展。幸好黑大一向以學生、學術為本,盡自己之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目前,黑大已擁有三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一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七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學校還設有省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水利部東北水利干部教育中心。無論從科研投入還是成果產出,黑大都為學生們添足了燃料,只待同學們奮力勃發。
為了使學校的理科教學同樣有質量地發展起來,黑大一直在嘗試深化改革,比如以學院制和學分制為平臺,堅持將人才的個性化培養、分類特色培養和創新性培養相結合,開設基礎學科的本科專業教學改革實驗班,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工程。黑大人愛創新,學校將俄語、計算機、應用語言學聯合,組成俄語計算機語言學學科;將計算機、自動化控制、應用數學學科組合,把生命科學與農學組合,形成新的優勢學科,讓文理綜合起來發展,成為真正的綜合性高校。
在發展之路上,黑大仿佛走得更認真刻苦些,這是因為她有她的不易之處。有一次,我被派去為學校高層的教學會議做攝影記者,開會結束的時候,一位校領導有點無奈地苦笑說:“咱們學校很多學科在招生時候分數線定得高,那是真的想為這里留點兒人才。可黑龍江在大多數人眼里位置偏、科研苦,很多南方學生入校沒多久,就想著一畢業就回家。做研究,經費一定要上得去,我們現在做任何努力,都是想著留住他們。”那時我正在收拾器材準備離開,無意中聽見這么一句,心里毫無防備,忽然就疼了一下。真的,我有多愛我的故鄉,就有多愛黑大。
黑大去年入選了小“211工程”高校,又在同年榮升省部共建高校,她正以文理并發的姿態向前走著。對黑大,我有理由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