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當別人得知我報考的是湖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農大”)時,總會不屑地說:“出來當農民啊?”我總得耐心地解釋,農大不單單有農學專業,如今的農業類大學早已發展成以農科為特色,農、工、文、理、經、管、法、醫、教、藝術多學科綜合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我所學的食品質量與安全就是學校的一個非農學專業。
詩人常說歲月如歌,可我在農大的歲月卻是如畫的。回想在這里度過的四年青春,一幅幅畫卷便在腦海中鋪展開來。
初次坐著校車進入學校,看到的是幅賞心悅目的風景畫。坐落在瀏陽河畔,倚靠著馬坡嶺。初春望不到邊際的油菜花、盛夏的荷花、秋日的楓葉還有寒冬偶爾飄落的雪花;逸苑的湖、湖邊的樹、樹上的鳥、清明悅耳的鳥鳴總讓人覺得自己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晴朗天氣里,邀上三五好友租輛自行車在校園里晃蕩,累了就找塊草地坐下來看書聊天,時光雖稍縱即逝,可配上這如畫美景,也算不枉青春了。
校園的美景讓人駐足,而聞名于湖南高校界的農大圖書館則以“書畫”著稱。還未入校,我就聽說農大的圖書館不管是從外面看還是從里面看都頗為豪華,拿到圖書卡的第一時間,我就去見識了這“豪華”。4.28萬余平方米的總建筑面積,4965個閱覽座位,200余萬冊(件)的館藏總量,每天連續開放14個小時,對于愛看書的我來說,這里就是一幅用書鑄就的畫,這里就是天堂。大二的時候我常泡在二樓看中外小說,累了就看看不遠處網球場上揮汗的同學,感嘆青春美好。大三偶然去了次六樓,寂靜得只剩下寫字翻書聲音的自習室讓我更加懂得青春歲月里的默默拼搏。
美景、“書畫”已經激起你的興趣了嗎?實驗課程更是你不可錯過的畫卷喲!作為一名吃貨,我最盼望的就是每個學期的試驗周,老師帶領我們進入模擬工廠進行生產、改進工藝,你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制作出創意美食。聞名全國的派派酸奶、壇壇鄉都是我所在的專業設計開發的。小動物生病了,就去找動物醫學院的同學;家里的植物出問題了,就去找農學院的同學;想要為自己的院子設計園藝,就去找園藝園林學院的同學。滿滿當當的實驗課讓農大學子具備了超強的實踐能力,學有所用的過程讓人覺得未來就在腳下。
最讓人銘刻于心的,還是農大的大師們書寫出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感人畫卷。全國勞動模范石雪暉教授,34年如一日,情系“三農”,經過十年攻關,先后研究出十大配套技術,成功將歐亞種葡萄引進到南方種植,現已在湖南及周邊省市推廣,創經濟效益超過2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云教授,從1959年起致力于作物栽培和育種的教學科研工作,在油菜栽培育種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其研究成果產生了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即使他們現已功成名就,可試驗田里還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正是有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我們才有機會在這里充實自己的青春,書寫我們的人生。也正因大家的共同付出,農大才有機會入選“小211工程”院校。最近評選出的“全國進步最快高校”,農大也有幸上榜。
時光飛逝,四年的象牙塔生活即將結束。回想起來,一切就好像發生在昨天:惴惴不安的離家第一晚、流汗不流淚的軍訓、豐富多彩的大一、扎實沉淀的大二、歡度校慶的大三、朝著夢想沖刺的大四。腦海中的一幅幅畫卷告訴我:來到農大,我的青春沒有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