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防治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消極腐敗現象,重點是要著力解決、有效治理征地拆遷領域存在的腐敗問題。
一、征地拆遷中腐敗問題的主要表現
違反法規“濫征地”。一些地方熱衷于“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違規征用農村集體土地或少批多占、低價征占、高價出讓農村集體土地,侵害農民利益;一些地方和部門濫用職權違法批地,有的違反招標掛規定,低價出讓土地,從中謀取私利;一些地方擅自改變土地用途,使非法用地變為合法用地;有的無視國家節約用地的規定,多征少用,早征遲用甚至征而不用,造成土地閑置和浪費。
濫用公權“強拆遷”。比如濫用行政許可權、司法裁判權、強制拆遷權。以暴力、威脅和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道路通行等非法手段野蠻拆遷。
背離宗旨“輕民生”。用損害公平的方式追求效率,用損害群眾權益的方式來滿足政府利益和開發商的要求。在決定征地拆遷項目時,不征求或不尊重群眾意見,強迫被征地拆遷者接受單方擬定的方案;在實施征地拆遷過程中,隨意侵犯被征地拆遷者的財產權、人身權和居住權,隨意降低補償安置標準,隨意變更補償費發放對象和范圍,隨意克扣、截留、挪用和拖欠補償安置資金;在民生安排上,重拆遷、輕安置,致使失地農民和拆遷戶陷入“務農無地、經商無本、就業無崗、保障無份”的困境。
弄虛作假“套補償”。比如在測量環節“虛增胖”、在評估環節“虛升降”、在發放環節“虛列帳”。
利用職權“撈好處”。少數握有權力的干部,在土地“招拍掛”、項目“招投標”、補償安置等環節,搞權錢交易、索賄受賄,侵占國家、集體和農民利益。
二、征地拆遷中腐敗問題的產生原因
法律政策不完善。一是“公共利益”界定模糊?,F行政策法規對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的范圍缺乏嚴格而明確的界定。地方政府在解釋“公共利益”時,基本傾向于盡量擴大其范圍,從而必然導致違規征地亂象發生。二是集體土地產權殘缺。農村土地所有權的主體模糊和虛置,農民只在使用期30年內享有收益,農村土地轉讓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政府土地征用來實現,集體所有權缺乏保護。三是拆遷補償依據缺失。特別是在征用集體土地時,現行政策法規,對村民自建房屋以及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沒有詳細規定。這就為腐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制度機制不健全。在管理體制方面,有關政府行政主管部門集管理者和實施者于一身,承擔著征地管理、征地事務、征地裁決等職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容易權力濫用。在工作制度方面,尚未建立規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具體的操作規程以及約束機制,工作隨意性較大。在信息共享機制,主要是公安、國土和城建等部門之間沒有建立必要的信息共享機制,容易導致拆遷工作人員與被拆遷人相互勾結,弄虛作假,騙取補償款。
監督管理不到位。一是權力過于集中,無人監督。土地供給權和使用權高度壟斷集中,且不透明,專司監督部門難以實施有效監督。二是信息不對稱,無法監督。在征地拆遷過程中,面積認定、補償費的確定、拆遷安置方式的選擇等事項,基本由相關部門或用地單位決定,被拆遷人往往被動接受,知情權、參與權難以保障。三是交易主體過多,無從監督。征地法定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機關。實踐中,基層政府或業主單位成立的臨時指揮部、開發區、工業園和廠礦企事業單位,也在自行出讓土地,形成了事實上的出讓主體。
操作過程不透明。一方面,信息公開的范圍不廣,有的以“隱私”為由不公開補償項目、金額,有的不公開關鍵信息,公開的信息不全面、不具體;另一方面,信息公開的方式不佳,為腐敗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法紀觀念不夠強。一些直接參與征地拆遷工作的人員法紀觀念淡漠,私欲膨脹,利用手中的職權大搞權錢交易。
三、解決征地拆遷中的腐敗問題要走綜合治理之路
強化教育培訓,讓征地拆遷人員夯實“防腐線”。 重點是要對各級領導干部加強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和政治紀律教育,注重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真正克服對GDP的盲目崇拜和對“土地財政”的迷戀,不斷提高嚴格執行中央各項土地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要對征地拆遷各環節涉及的各類人員尤其是一線工作人員切實加強征地拆遷法律法規政策、工作流程、司法強拆程序要件以及相關業務知識等內容的培訓,加強作風、紀律和廉潔教育,注重引導他們不斷強化依法辦事、按章做事、干凈干事的意識和能力。
加強法制建設,為征地拆遷工作筑牢“防火墻”。 一是要細化硬化有關土地征用的政策法規。二是要探索建立有效抑制“土地財政”的制度機制。三是要建立健全被征地拆遷群眾的權益維護機制。四是要改革征地拆遷管理體制。五是要健全征地拆遷工作制度和制約機制。六是要完善征地拆遷安置補償資金發放制度。
完善監管機制,為征地拆遷行為織密“監督網”。要健全監管機制、突出監管重點、創新監督舉措。重點加強對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要求情況的監督檢查,特別是要加強住建、國土、房管、農業等部門履行職責的監督檢查,督促他們在征地拆遷中嚴格遵守政策法規,做到依法征遷、文明征遷、陽光征遷、廉潔征遷,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實行陽光運作,讓征地拆遷工作實現“全透明”。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要減少以至消除征地拆遷中的腐敗現象,就要將征地拆遷工作公開化、透明化、陽光化,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嚴防暗箱操作。要增加公告、公示環節和次數,盡可能使征地拆遷工作全程透明。同時,要增加公告、公示內容,充分保障權利人和公眾對征地拆遷事項的知情權。規范發布公告、公示的地點和載體,便利權利人和公眾的監督。
加大查處力度,為國家和群眾利益撐起“保護傘”。 始終堅持利劍高懸,嚴肅查處征地拆遷中的違法違紀案件。嚴肅查處以暴力、威脅和中斷供水、供氣、供電、道路通行等非法手段強制征地拆遷行為。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違規動用警力參與征地拆遷的,因工作不力、簡單粗暴、失職瀆職引發惡性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的,對違法違規征地拆遷行為不制止、隱瞞不報、壓案不查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征地拆遷中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貪污冒領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作者:中共黃岡市委常委、紀委書記)
責任編輯:李振通 狄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