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政府支持開展的與國內教育相同的僑民教育的大趨勢下,柬埔寨的華文教育在60年代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由于戰亂及政府政策的影響,柬埔寨的華文教育從70年代開始經歷了長達20多年的斷層,各地也都相繼開辦了華校,學生也日益增多,但是柬埔寨的華文教育已與60年代時大大不同,華文已從柬埔寨華人的第一語言變為第二語言。
目前,柬埔寨的華校遍布各省、市,基本形成了從幼兒班、小學、初中到專修較為連貫的教育體制。但是從整體來說,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漢語教學情況相較而言,柬埔寨的華文教育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筆者作為漢語教師志愿者曾在柬埔寨華校任教一年,現就筆者所掌握的資料,談一下華校具體的教學情況。
一、教材
柬埔寨大部分華校使用的華文教材是柬華理事總會與暨南大學合編的教材。課本中大部分課文跟中國大陸使用的課本相同,比如在中一的課本中收錄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濟南的冬天》、《皇帝的新裝》、《論語十則》、《木蘭辭》等。地理教材使用的就是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與中國大陸學生使用的課文相同。會話教材是中英文對應教材,內容比較陳舊,比如里面還有“德士”、“巴士”等詞。
二、課程設置
柬埔寨華校分為兩種,在金邊、西哈努克等大城市一般實行的是半日制教學,而在縣市級中小城市內實行全日制教學。但是各華校課程都大同小異,拿筆者任教的祿山市公立華僑學校來說,小學開設的課程有華文、柬文、數學、常識、會話、作文、體育、音樂、美術等九門課,中學部也只是把常識、數學、美術改成了地理、英文和電腦。其他一些學校中學部開設的還有幾何、代數、歷史等,但是在全柬華校中,沒有一所學校開設的有專門的漢字課。漢字的學習一般都穿插在華文、常識、地理、會話等的學習中,沒有專業的漢字知識介紹和技巧訓練,只是單純地教授生詞,領讀,讓學生默寫等,所以學生學習漢字的效果很不理想。在這里特別要提到的是柬埔寨高中課程中的電腦學習,無形之中幫助了中學生的漢字學習。
三、教師情況
由于柬埔寨的華文教育出現了二十多年的斷層,當地教師隊伍中也出現了明顯的斷層現象,要么是五六十歲的老教師,要么是剛畢業的年輕教師。老教師一般都是六七十年代華校畢業的華裔,有一定的中文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中柬語言文化的對比比較明晰,但是知識陳舊,不能與時俱進,有的老師在漢語教學中夾雜漢語方言。而年輕老師大部分都是中學畢業就直接來學校教書,由于漢語知識有限,往往從低年級開始教起,殊不知低年級的漢語教學尤為重要。對于低年級學生想糾正其錯誤是相當困難的,這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界提出“語文并進”教學模式的原因之一。
四、學生漢字學習的文化背景
在進行第二語言教學時,首先應考慮到教學對象的個性因素。呂必松先生在進行第二語言教學的總體設計時,總是把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放在首位。并且他還特別強調了解教學對象的特點“對確定教學內容、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有決定性的作用”。
柬埔寨有華人、華僑60多萬人,其華文教育從二十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出現了二十多年的斷層,大部分學生的父母不會說漢語普通話,日常的交際大部分也是使用柬語。普通話跟方言的發音及語法的不同,也使得他們學習漢語普通話仍然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對于柬埔寨華裔這個特殊的學生群體來說,漢語之于他們又不同于英語、法語的學習。對于大部分的華人家庭來說,他們對自己的祖籍國中國還是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對于中國的語言、文化也有比較大的興趣:在當地,華人聚居的地方還保留了中國的一些傳統的節日,金邊等大城市商戶的廣告語大多都附有中文。
柬埔寨華校的學生大多是華人家庭的孩子,也有一些是純正的柬埔寨當地人。在我們的教學中發現,家里有人會說普通話的學生學習漢語、漢字的速度要遠遠快于其他學生。所以同一班級的學生,有時漢語程度相差很大。
柬埔寨政府現今對于華校的政策是既不反對,但也不會給予相應的支持。在政府大學中開設的沒有漢語專業,所以如果學生要想去大學繼續深造的話,只讀華校是不可以的。因此,在金邊等大城市的華校是半日制教學,學生半天讀華校,半天讀柬校。也有一些學生是讀了幾年柬校以后,才來讀的華校,以求畢業之后可以直接到工廠工作,所以同班級的學生年齡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
柬埔寨人很重視語言的學習,僅從華校開設的課程來看,就有三種語言(中、柬、英)需要學習。并且很多柬埔寨人不只會這三種語言而已,比如筆者所在學校的秘書長就能熟練運用7種語言和方言:柬語、普通話、海南方言、粵語、越南語和泰語。華校里的很多學生也會在課下補習一門外語:越南語、泰語、日語或其它。這也或多或少對他們的漢語學習會有影響。
漢字教學在整個對外漢語教學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如果漢字基礎不好,那勢必會影響漢語讀寫能力。但由上述情況看,柬埔寨的漢字教學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其課程設置的特殊性也為漢字教學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例如電腦課程中的五筆輸入法教學)。了解華校教學的基本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改革,將會使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D]. 國家教委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查委員會辦公室,1996.
[2]彭聃齡.漢語認知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
[3]孫德金.對外漢字教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張慶林.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5]周健.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河北金融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