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夏秋之交,中共冀中區黨委和軍區司令部進駐武強,開始在馬頭、小營、林東一帶活動,到秋天移至以康賀北代為中心的二、六區的村莊。當時的冀中區黨委書記黃敬和軍區司令員呂正操、冀中區黨委副書記魯賁、宣傳部長周小舟、王春蘭、周續輝、范瑾(黃敬的愛人)等,住在了北代地主賀家大院。
當時陰雨連綿,河水驟漲,日軍又乘機扒開子牙河、滹沱河、大清河、滏陽河等堤防口子100多處,企圖沖毀冀中抗日根據地。武強全境一片汪洋,冀中領導機關于洶涌洪波中進駐武強。在這里準備完成的主要任務,一是召開冀中區黨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黨的建設和反“掃蕩”的問題;二是整訓第三縱隊(當時冀中軍區所轄部隊稱作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三縱隊),創建解放區主力兵團;三是開展生產救災、推行民主、改善民生和籌備恢復出版《冀中導報》事宜。在此組織群眾,發動群眾,有力的促進了武強縣各項工作的開展。這次政治整軍是部隊建立以來的第一次政治訓練和軍事訓練,期間黨中央派了以方強為首的考察團前來考察整訓情況。
冀中區黨委在武強期間,通過3個月的整訓,部隊提高了政治軍事素質,對建黨、建政和建設鞏固抗日根據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月27日,冀中區黨委在北代村召開擴大會議(北代會議)。會議在分析和確定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形勢和對敵斗爭的方針、任務的基礎上,具體布置了建黨、建政任務。之后,又專門召開了組織會議,區黨委書記黃敬、組織部長劉亞球等及冀中各縣委組織部長參加了會議。時任中共武強縣委組織部長的嚴鏡波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明確了組織建設的任務,解決了整頓黨組織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會議進行了10余天。會后,中共武強縣委召開了各區參加的組織會議,組織部長嚴鏡波傳達了會議精神,對黨的組織建設工作做了具體部署。例如,原來吸收黨員沒有候補期,這次規定雇農入黨沒有候補期,但地富子弟入黨候補期一年,并必須有兩個以上入黨介紹人。此外,全縣開展對黨員進行普查,對地富分子,不法商人清除或勸其退黨;對政治覺悟較高的保留下來,按期交納黨費;3個月不交黨費以自愿退黨論;按期過組織生活;地富子弟不以地富分子論,可以入黨等。并制發黨員統計表。組織部負責對全縣黨員分批進行整頓、審查,然后建立制度,加強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如學習黨員的權利、義務、紀律等。宣傳部掌握支部教育,組織支6cdbbb1362a0a958981ae6ac5a9396239648f97fc80a57f4a3fdd2c5222ecae1部書記、委員學習,并開辦《支部小報》。從而使黨的組織工作逐步納入正規。并在冀中區黨委的領導下,利用當時的大好形勢,召開了各種會議,開辦各種訓練班,訓練了區、村干部。還對全縣抗日小學教員集中在東里謙進行培訓,縣委書記張之生、縣長李子壽親自到班講課,講政治,講文化,為黨培訓了大批骨干。并在教師中發展了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入黨,壯大了黨的隊伍。
同年,冀中行署在北代村召開的行政會議上,提出各級政府的會議、匯報、檢查制度。以后,專署、縣、區級的各種工作制度便逐步建立健全起來。一是生活供給制度。專區、縣、區三級脫產干部,每人日供糧食(以小米計)1.5市斤、木柴2.5市斤、菜金5分、鹽7錢(低的3錢)、食油3錢(高的7錢)。各地以此數額為基礎,有時根據季節變化和收成好壞稍有增高或降低。二是早操制度。在日軍占領縣城之前,專員公署和縣、區干部,堅持集體出操20~30分鐘。轉入農村后取消,在辦班、開會等集中活動時繼續堅持。三是學習制度。每日早飯前2小時,各單位將人員集中在一起學習,主要是革命理論、黨的方針政策、時事政治等內容。從抗日根據地創建初一直堅持到1940年反“蠶食”斗爭。后來由于環境殘酷,由集體學習改為自學。通過學習,有效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的黨性覺悟、工作能力,增強了革命斗爭意志。四是工作制度。形成了布置工作、檢查指導、交流經驗、總結匯報、激勵先進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證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保持上下聯系,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1940年5月中旬,冀中軍區主力部隊由中路總指揮程子華政委率領從冀魯豫討伐叛逆石友三勝利歸來,住在北豆村、劉南召什、王南召什(合立村)、西北召什等村和饒陽、獻縣連接的許多村莊,軍區司令部就住在北豆村。這時,小麥長勢喜人,夏收即將開始。日軍為了搶奪農民的糧食,按據點、增隊伍、設崗哨,準備搶麥,群眾對此十分擔心。在這關鍵時刻,軍區主力部隊的進駐,迫使日軍不得不望風而逃。為了保護麥收,軍區部隊在北豆村召開了兩次大會。一次是在一個打麥場上,參加大會的是北豆村一帶村莊的干部群眾約2000余人,圍了個大半圓圈。程子華政委先講了國民黨反動派破壞國共合作,向我根據地大舉進犯,接著例舉了石友三在河南、河北殺害大批地方干部、部隊官兵等和石友三不打日本鬼子、專門打八路軍搞摩擦的許多事實。講了黨中央關于打擊消滅石友三的指示精神。最后他大聲講:“這次回來,是同大家一起,共同保衛麥收的,決不讓敵人搶走一粒麥子!”群眾都高興極了,充滿了歡樂的笑容,不時地發出震耳的口號聲:“歡迎程政委討逆勝利歸來!”“保衛麥收!”“不讓敵人搶走一粒小麥!”會議開了約兩個小時。程政委的講話使群眾歡欣鼓舞,喜笑顏開。
這次會議后,又召開了一次有近3萬人參加的大會。除部隊的萬余人外,其他近2萬人是武強、饒陽、獻縣三縣附近村莊的干部群眾。會場上搭了一個大臺子,還安裝了擴音器和喇叭。會議開得十分隆重熱烈。開會前部隊和干部群眾都是排著整齊的隊伍,唱著嘹亮的歌聲從四面八方進入會場。會議開始,程子華政委首先講話,大意是說:我們部隊在這幾個月到冀魯豫邊區打頑固派石友三去了,打了幾個大勝仗,我們開會就是慶祝這次大勝利!隨后又有一位軍區首長講話:我們這次反頑斗爭勝利歸來,要為保衛麥收而斗爭,不讓鬼子搶走我們一粒小麥,我們軍民一定要打好保衛麥收這一仗!他的講話又不斷被口號聲所打斷。晚上,部隊文工團演出了文藝節目。
這兩次大會對干部和群眾的影響、教育很大,充分體現出了軍民血肉相連的親密關系,同時對廣大干部群眾也是一次很大的鼓舞。
此后,國民黨對鹿鐘麟、張蔭悟、石友三等的摩擦失敗不滿,企圖委任龐炳勛為河北省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理直氣壯地提出,朱德總司令堅持華北抗戰有功,中央政府應該體察民意,委任他為河北省主席。武強人民同華北人民一道,擁護共產黨中央正義聲明,在全縣掀起轟轟烈烈的“驅龐擁朱”運動。龐見苗頭不對,便銷聲匿跡。
1942年3月底的一天,住在西北召什、劉南召什、王南召什和北豆村一帶的冀中區黨委機關和軍區司令部領導,去看望住在東劉堤、西劉堤村的武強縣委和縣政府領導機關人員。冀中區黨委書記黃敬和宣傳部長周小舟等十幾人,騎馬由西北召什村來到東劉堤時已是上午九點鐘了。縣委主要領導聞訊趕來迎接。區黨委領導不顧沿途勞累,立即同大家見面,并召集大家講話。周小舟講的時間長,講的是反對主觀主義,他說:“什么是主觀主義呢?主觀主義就是憑想象,不從客觀實際出發,這種思想對工作是很有害的……”講了一個半小時才結束。首長的講話,大家倍感親切,使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大家深深感到,在抗日斗爭艱苦的年代里,用革命理論指導革命斗爭實踐是非常必要的、及時的。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教導,給武強的干部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冀中區黨委和軍區司令部駐武強3個多月后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