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教學要做到鮮活有效,情境創設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教師科學地設置問題,要有幽默的語言,要講究方法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最終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關鍵詞:歷史;情境創設;科學設置;時光隧道
歷史教學應該是有血有肉的,學生能夠觸及、能夠感知的!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興奮勁,培養學生的興趣點,走入學生的心靈!使之多年后仍記憶猶新。這就要求教師上課時不要一味地講授,應該拿出點新方法。筆者認為創設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做法。
一、科學設置問題,創設情境
思維是由問題開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給學生提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會起到創設心理情境的作用,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去運用已有知識獨立地解決問題。這樣就會使學生進入急切想知道問題的答案的心理狀態,教師再把握時機講授,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借助幽默生動的語言,創設情境
歷史本身是豐富多彩的,但它又是過去了的人和事,不可能完整地重現,教師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還原歷史事件的具體場景和情節,再造歷史形象和情景,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歷史人物的活動清晰地、活生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比如,教師在講解“一二·九”運動時,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地描述青年學生為了抗日救亡,英勇頑強地與軍警搏斗的悲壯場面。滿懷激情地歌頌青年學生不畏強暴,始終站在抗日救亡第一線的革命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精神。這樣,教師憑借生動的語言描繪,使學生在無意識心理狀態下受到啟發,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三、通過課堂表演,進入情境
歷史課表演,就是要學生根據教材中的歷史史實,回到時光隧道,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和古人心靈相觸,而后將歷史人物和情境,借著角色扮演表演出來。比如,在學到“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需要趙匡胤、趙普、石守信等人組成小組表演,組織劇本和籌劃演出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學生在表演中對歷史人物產生親切感,以自己的獨特眼光來審視歷史、拓展了思維空間,極大地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盡量利用影音資料創設情境,多媒體教學集視、聽、觸多感官于一體,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例如,在《和同為一家》教學中,師生共同欣賞《愛我中華》MTV音樂,音樂進入學生的視聽中,中華民族大家庭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課堂有了生機和活力。
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歷史活動課,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目標,以教學實踐作為切入點,充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實踐,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比如,在2013年的課外活動中,我指導學生做與歷史有關的手抄報,學生自找資料,自己選題,自己編輯,自己美工,把他們的聰明才智都發揮出來。學生學會與人合作,關注社會,關注環境,增強了歷史和社會的責任感。
總之,情境教學是實現教學最優化的有效途徑,是歷史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我要不斷探索、實踐,使之不斷優化,使歷史課堂教學更具生機和活力。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去嘗試、體驗和發現,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永遠閃耀著思維的火花!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十花道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