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數學教學多是照本宣科地進行抽象理論灌輸或題海戰術,這樣的被動學習讓學生忙忙碌碌卻收獲甚微。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自主探究式主動學習作為以生為本的學習方式被廣泛地推廣與運用。就從教學實踐的高度對初中數學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與應用進行探索。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的新課程改革已經對各科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新課改的提出,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提倡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實施探究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實施探究教學的核心是體現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的原則。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可以提高溝通協調能力,也是符合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的。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談談實施探究教學法的體會和思考。
一、正確認識“自主探究”的含義
自主探究學習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各個學科都有所體現,但是,根據各個學科的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初中數學實施的探究教學模式,不是放棄教師的指導和引導,而是在教師事前的預習方案實施后,學生課堂上采取的自主探究、主動嘗試和體驗知識建構過程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針對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教學反饋,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并根據情況,對學生自己未能解決的疑難問題,進一步深化講解,形成初步的知識概念。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通過和同學研究能解決的也自行解決,最后實在不能解決的問題,才需要教師進行講解和引導。
二、科學確定自主探究的實施步驟
自主探究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大量的實踐教學中,很多老師都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己學生情況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有了這樣的體會,我對自主探究的模式進行了梳理,其步驟包括: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練習達標、拓展提高。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表面看自己的教學任務輕了,但是實質上是任務增加了。這個增加的任務就是在課前的教學準備上。自主探究對老師的備課要求極高,首先是教師的設疑自探,給學生布置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綱解決教材中的主要問題;然后是合作再探,通過自學后沒能解決的問題和學習伙伴一起進行下一步的探討;最后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學習。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教師如何確立教學目標,如何設計自學提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的自學提綱要抓住教學的主要目標,圍繞教學目標確定知識點,圍繞學生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設計練習題目,進行拓展和延伸。教師對教學既要有預見性和前瞻性,又要有整體的把控性。不能因為是自學就使課堂教學失控,也不能因為怕失控而大量講解和灌輸。(1)自主合作,小組交流:小組同伴之間互相啟發、改正、補充;(2)歸納總結,拓展提升:由小組長總結本組解決問題的辦法,組內成員補充完善;(3)質疑反饋,觀點爭鳴:每小組派一名代表“說”或展示本組討論所得辦法;(4)思維碰撞,智慧生成:師生共同總結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是我在教學中確定的探究流程,實踐證明產生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各種不同課型中應用自主探究模式
初中數學的教材內容豐富多樣,各種課型都存在,在不同的課型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概念課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立下面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白本課教學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了解和識記哪些概念,理解和領會什么含義,變式、判別、應用、轉移等方式的掌握。教師在陳述自學提綱時,能用多媒體最好,不能,則用清晰緩慢的語調陳述明確。對例題的課型的自主探究,要學生明確本節課要實現的目標,知道學生自主理解例題的內容和解法,方法和步驟準確合理,合作探究保證學生的協調和溝通能力得到提高。最后教師的及時引導,使未能明確解決的問題通過這一環節的講解得到明確,最后是練習鞏固,達標延伸,將教材內容做進一步的拓展,實現高效教學。
四、動手實踐引導的自主探究
問題是驅動探究的動力,實踐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引擎。數學學習中,我們常常通過趣味的、形象的情境來描述數學問題,讓問題以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展現出來,以便于培養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比較、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筆者就讓學生先用教具制作一個標準的長方形,然后課堂上讓學生雙手拉住對角用力拉,就會發現長方形變成了平行四邊形。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和討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師生合作交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在數學課堂上鼓勵大家動手實踐,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自身發展,養成探究學習的習慣,同時也能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自主探究式的學習富有創意和實效,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課堂內的教學氛圍,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李桂玲.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嘗試[J].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8(1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第一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