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個性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獲得富有個性化、現實化的發展也日益顯著。因此,在數學活動中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和思維特征,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適于思維發展、蘊含有顯著數學內涵的本質性的實踐活動。經歷活動過程,提升主動參與能力;提煉思維方法,提升自主構建能力;延展活動經驗,提升學以致用能力。通過切實有效的數學活動,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創造性地、智慧性地運用知識,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詞:實踐活動;數學思維經驗;綜合素養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個性的發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數學實踐活動中獲得富有個性化、現實化的發展也日益顯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將“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作為新的基本標準,可見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視。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應提高學生在知識研究中的實際體驗,以及延伸而得的基本數學思想。學生通過自己真實的參與、真切的體驗,獲得直接或間接的各項思維經驗。因此,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和思維特征,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適于思維發展、蘊含有顯著數學內涵的本質性的實踐活動,切實全面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一、經歷活動過程,提升主動參與能力
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了解其本質,清晰其具體細節,明確關鍵點,幫助學生建立起以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為基礎的框架體系。
例如,在《正多邊形的圖形鑲嵌》教學中,學生在研究了單一的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密鋪后,利用學生發現的四邊形規律,進一步探討是否只有四邊形可以呢,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邊形。例如,三邊形、五邊形等其他正多邊形,在學生自主選擇性的實踐中,再次得出其他正多邊形密鋪的特點。由此再一次引發學生思考,對于五邊形這樣的圖形就無法完成密鋪了嗎?在問題的激發下,學生探究思維異常活動,帶著問題,在多個圖形的反復琢磨中,開始嘗試六邊形、三角形的鑲嵌密鋪。通過小組自由選擇圖形,再利用拼一拼、畫一畫、說一說、議一議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明確什么樣的圖形是可以密鋪的,什么樣不可以,密鋪成功的本質是什么,如何簡單判斷能否密鋪。在一系列多樣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討交流、總結歸納中,學生對正多邊形圖形密鋪和鑲嵌有了清晰的感知,并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般問題研究的基本框架,經過內化,提煉具有個性鮮明特征的思維經驗。
二、提煉思維方法,提升自主構建能力
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自覺地或不自覺地運用已有經驗研究問題的同時,新生類的問題、思維方法也應運而生。因此,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主動利用數學的視角進行觀察、分析、思考,根據已有的活動經驗構建出屬于自己的實踐、解題、思維的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學習了勾股定理、投影、相似形相關知識之后,可以組織學生測量教學樓的高度,深入接觸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首先,進行分組,組內分工,討論可以使用什么樣的測量方法;其次,實際測量,作好數據記錄匯總,在實際測量中克服實際困難,并思考選擇測量方案的優劣;再次,對各種測量方法是否簡易可行及測量的結果是否準確等進行比較、質疑、評價;最后,推選小組代表向全班介紹本組的測量方案、測量過程、測量結果,以及在測量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分享,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反思,在反思中積累,實現“從頭”想問題、思考問題、做問題的全過程經驗的積累。
三、延展活動經驗,提升學以致用能力
數學實踐活動是立足生活實際問題的數學研究,旨在引導學生能綜合運用各項能力,合理、有效地研究現實問題。
如,在《豐富的圖形世界》的教學中,課前組織學生尋找我們身邊的圖形,用相機等記錄下來,課堂教學中,學生展示不同的圖片、實物,從整體到局部感受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是由一些常見的圖形組成,再根據小學已有知識經驗,通過互相教學的方式,由實物模型到幾何體,認識幾何體的特征,學習過程中,學生互為老師,互相促進,互相彌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始終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靜觀其變,看似漠不關心,實則明察秋毫,對學生行為、思維動態了然于胸,并積極地運籌新的策略、方案。學生則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自主思考,積極積累經驗,體驗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在用數學中鞏固數學,愛上數學,學生各方面的素質綜合調配,協調發展,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全面高效的展現。
切實有效地開展各項有效的數學活動,能全面地發展學生的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性地、智慧性地運用數學知識,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形成具有個性魅力的思維經驗。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第二中學)
編輯 王團蘭